•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深度解读2017年显示市场,OLED将成新爆点?

2017/10/16
8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当前,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屏幕大尺寸化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AMOLED 在中小尺寸产品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液晶显示在大尺寸产品市场依然保持主流地位。我国显示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扩大,龙头企业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在超大尺寸、AMOLED 和产业链建设方面加快布局,产业整体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正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产业动向,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从市场规模、创新热点、产品应用和发展竞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当前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十大展望。

 

1 中国面板产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7 年中国大陆共有 4 条 11 代面板线在建,同时多条 8.5 代线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 2200 亿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突破 6000 万平方米,全球占比超过 40%,面板产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产线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为全球新型显示设备和原材料提供了主要市场。在多条产线建设和庞大下游市场的多重作用下,中国大陆地区对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还将不断加大,产业整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7 年预计将以 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高于全球 5%的平均速度。

 

2 OLED 面板迎来增长爆点

2016 年以来液晶显示市场日益成熟,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随着 OLED 面板在智能手机的应用不断深入,OLED 市场在销量和应用上实现了快速突破。移动显示设备和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对 OLED 屏幕需求较大,加剧了 OLED 面板供不应求的状况。2017 年苹果将在旗舰手机上采用 OLED 屏,带动了其他手机品牌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手机市场对 OLED 屏幕的需求;同时,索尼 PSVR 开售引爆全球 VR 设备市场,OLED 屏已成为多家 VR 厂商出货瓶颈。韩国的 LGD 将持续展出更大尺寸的差异化产品,已加大产能,确保 2017 年可生产 200 万片 OLED 电视面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 OLED 阵营,OLED 市场正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美兹、丹麦的 Bang&Olufsen 以及日本的松下、索尼等国外家电巨头也纷纷研发和推出 OLED 电视产品。在国内市场,国内彩电厂商诸如创维、长虹、康佳等也推出多款 OLED 电视。随着技术提升、产能放量和需求拉动,OLED 产业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对以 LCD 为主体的显示产业体系带来冲击。行业研究机构预计,到 2020 年年底,AMOLED 面板市场规模将达 67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40%,行业爆发式增长也将为产业链公司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3 电视面板尺寸继续增长

电视面板大尺寸化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大尺寸电视面板配置高分辨率成为 2017 年显著趋势。研究显示,过去十年电视市场的平均屏幕尺寸在以每年 1 英寸的速度增加,2016 年全球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同比增长 1.8 英寸,达到 42.4 英寸。尺寸细分方面,65 英寸电视零售量同比增长 2.4%,49、55 和 65 英寸以上电视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2.0%、2.9%和 3.4%,预计 2017 年电视产业将继续保持大尺寸增长态势。2017 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将在我国面板厂商中逐渐普及。目前,我国主流大尺寸面板生产线是 8.5 代,2016 年中国大陆(含外资企业)的 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达到 8 条。为了抢夺竞争制高点,前瞻布局大尺寸产线,面板巨头纷纷布局 10 代以上产线,京东方、华星光电、LGD、富士康先后宣布建线计划并进入实际建设,总体投资超过 2000 亿元。

 

4 中小显示面板发展面临多元化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相关产品的档次定位愈加清晰,显示面板的配置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2017 年,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有望超过 21 亿片,成长超过 20%。受苹果手机采用 OLED 面板的正面影响,OLED 面板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有望从 2016 年的 3.7 亿片增长至 2017 年的 6 亿片,在手机面板占比将提升 6 个百分点以上。LTPS 近年来得到大幅增长,但是由于 OLED 面板的挤占效应,预计 2017 年出货量将从 2016 年的 6.2 亿片小幅增长至 7.3 亿片,在手机面板中占比保持不变。2016 年非晶硅手机面板的销售收入占比首次被 OLED 面板超过,但是出货量仍高居首位。2017 年,非晶硅手机面板从 2016 年的 8.1 亿片降低至 7.9 亿片,总体占比将持续下滑。平板电脑面板方面,受平板电脑出货量不断下滑的影响,平板电脑用面板出货保持稳定,其中 7 英寸平板电脑面板占比占据了整体出货量的 60%。为进一步提升 OLED 面板在中小尺寸的占有率,三星在 2017 年开始逐渐加大自有品牌 OLED 面板的比例。在三星 OLED 应用扩大化战略的作用下,苹果、微软、联想等企业有望加快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采用 OLED 面板的进程。

 

5 量子点技术关注度日益增加

量子点技术趋于实用化,通过提升液晶面板产品显示效果而将得到快速发展,量子点显示技术与消费性电子产品整合已成为重要趋势。自 2014 年以来,三星、夏普、LG、索尼、海信、长虹、TCL 等国内外企业陆续推出搭载了量子点技术的电视。2017 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三星正式发布全新 QLED 电视阵容,QLED TV 全部应用了最新“无镉金属量子点”技术。TCL 推出了 XESS X 系列最新旗舰产品量子点电视,其中平面量子点电视 X2 和曲面量子点电视 X3 搭载最新的“光学膜片超薄+机身结构超薄”技术,实现了曲面 6.9mm、平面 7.9mm 的超薄设计。苹果公司也积极投入量子点应用相关专利研发,从近期取得的量子点相关专利来看,苹果公司正积极研究量子点技术导入 3C 产品的整合可能性,将量子点技术作为强化显示效果的关键技术。量子点广色域技术产品的研发日益受到重视,加速了材料和产业链的发展,三星斥资 7000 万美元收购了美国量子点材料公司 QDVision,同时三星还是拥有超过 300 项量子点技术专利的德国 Nanosys 公司的主要投资人。随着资本的加快注入,量子点技术中背光光源混合、背光亮度控制、量子点显示器的驱动 IC 控制等技术都将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进而加速量子点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6 8K 面板将进入快速成长通道

2017 年 8K 面板技术将进一步成熟,产品售价将更为亲民,逐步进入高端电子消费领域。行业调研结果显示,2016 年 8K 产品销售量不及千台,预计在 2018 年,8K 电视销售将达到 30 万台以上,并于 2019 年突破一百万台,此后进入快速成长的通道。虽然 8K 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主流仍然需要长期的产业发展和积累,但面板厂商、电视品牌厂商在相关产品上表现积极。例如日本的 NHK 与京东方合作,在日本市场自 2015 年起开始进行 8K 内容的制作与试播出,并对 2016 年里约夏季奥运会进行了一些试录制与播出。由于 8K 面板像素数量多,像素密度高,小尺寸应用将带来较大的工艺难度,因此 65 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成为 8K 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未来 8K 产品发展亟须解决制造工艺和精细加工的问题。由于 8K 面板的像素数目是 4K 面板的 4 倍,电视面板的像素密度是同尺寸 4K 面板的 2 倍,相应的驱动芯片的数量均要相应成倍提升,对制造工艺、精细加工能力要求都更为挑剔。例如,8K 面板要求源驱动和门驱动电极均必须为铜,目前 LGD 在这方面技术较为成熟,而三星则是在 2016 年开始全面技术改进,我国华星光电、京东方等企业也都在 8K 铜电极制程上有所投入,并取得不错的进展。随着 8K 面板技术在医疗、教育、娱乐、游戏等领域的快速普及,必将带来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

 

7 小间距 LED 加速抢占大尺寸市场

小间距 LED 显示屏具有轻薄易安装、适用范围广、生产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显示大屏应用方面,开始快速抢占数字光处理投影技术(DLP)和大屏液晶的市场份额。从技术角度来看,与 DLP 相比,小间距 LED 具有拼缝尺寸小、亮度和色彩饱和度高、应用灵活等优点,而 DLP 则具有画面细腻、成本更低等优势。因此,这两种技术在室内大屏市场将展开竞争。与大屏 LCD 相比,小间距 LED 的尺寸范围更加广阔,大屏 LCD 则具有极限尺寸;从显示效果来看,画面清晰度方面大屏 LCD 更胜一筹。因此,这两种技术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市场角度来看,小间距 LED 在大屏幕拼接、室内大屏幕监控以及高端民用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视频会议、会展、广告、指挥调度、虚拟现实、监控中心等场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我国 LED 屏龙头企业利亚德和洲明科技等企业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同时,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企业也开始进入该市场,扩大了小间距 LED 的应用范围。随着加入企业的不断增加,小间距 LED 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20 年小间距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0 亿元,在大屏幕显示市场的份额也将持续增加。

 

8 面板价格长期呈现下降趋势

液晶面板产品价格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新开产能带来面板供给量增加导致价格回落。一方面是市场供给量变化带动终端厂商调整库存,面板价格随之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先进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而采取主动降价。二是终端市场需求下降对面板价格产生压力。三是新技术升级影响面板价格和产能。面板企业通过推出新尺寸和积极引入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保证获利空间,新制程对产能影响较大。随着多条高世代线逐渐进入量产,今后几年,面板需求将逐渐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面板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韩国、日本等地的面板企业将凭借产线折旧完成和产业链完备的优势继续压低面板价格,以保证市场份额和企业现金流,同时还将通过调整制程,推出高附加值的新型显示产品,保证获取高额利润率。由于我国高世代面板线建成时间较短,产线折旧压力较大,面板价格走向将对企业经营情况产生重要影响。

 

9 我国显示产业上游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增大

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内专利的申报数量快速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的累积专利数已超过万项。然而由于我国进入新型显示产业时间较晚,虽然近年来进展迅速,但是在基础专利储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液晶显示全球专利申请前 10 位中,韩国企业 2 家、日本企业 7 家,我国中国台湾地区 1 家,没有我国大陆地区的企业。由此可见,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专利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快速壮大的产业规模相比,知识产权攻防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专利转化率、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攻防战中对抗博弈的规则和技巧、重视自主研发、积累核心专利成果,将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新任务。

 

10 专业人才资源竞争将愈演愈烈

近年来传出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大规模挖角中国台湾工程师,同时大陆企业间通过开出加倍工资的手段夺取人才的戏码也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陆产业投资速度跟不上人才培养速度,必须采取“外援”的方式来解决。2017 年多条液晶高世代线和 OLED 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国内相关产线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额达到 1000 亿元,成熟和高水平的人才资源仍是各大企业竞相攫取的宝贵资源。人才资源的争夺也将愈加激烈,尤其是在 OLED 领域。OLED 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人才积累不够充分的问题,液晶产业通过引进外籍人才的手段难以解决人才不足的困难,韩国三星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值得借鉴。三星在发展新型显示过程中,除了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人员的交流,同时十分注重与大学、研究院所的课题合作,积极提供实习岗位给在校学生和研究生,刚毕业的博士在企业任职,较短时间内即可承担相应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反观我国,高校和研究院所等人才培养机构与企业的生产方向严重脱节,在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研究方向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引导性和前瞻性,从校门到厂门需要较长的道路。当前我国显示企业人才招募途径是以“挖人”为主,企业为节省时间,更倾向于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而往往忽略了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队伍的搭建,我国显示产业人力成本不断被推高,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却未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企业要认真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今日大事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