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路上,存储项目被当作了冲锋军。众所周知,我国有三大存储势力,武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
在与非网《芯片世界地图》原创栏目中,小编对合肥、福建的集成电路产业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长鑫、晋华存储项目也进行了介绍。本期《芯片世界地图》我们就来说说我国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四大产业聚区之一——武汉。
就在这个十一假期前,坐落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厂房,提前封顶。这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工程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确保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如期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2016 年 2 月 23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存储器基地落户湖北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主厂区占地约 1717 亩,生活配套用地 251 亩,还规划有上下游配套区域和国际社区。主厂区主要包括 3 栋生产厂房、研发办公大楼以及生产配套等设施,项目于 2016 年 12 月 1 日桩基进场施工,2016 年 12 月 30 日正式开工。此次提前封顶的一号生产及动力厂房建筑面积达 52.4 万平方米,预计 2018 年投入使用。项目(一期)总产能将达到 30 万片 / 月,年产值将超过 100 亿美元。
据透露,长江存储明年将进行中小规模的试产和量产,争取在 2019 年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填补中国在存储产业领域的空白。
光谷 8 公里黄金大道串起 4000 亿投资
光谷作为武汉集成电路的重要空间承载地,据光谷智造园相关负责人介绍,3-5 年后产业链形成,1.1 万亩工业面积园区内,年产值将达千亿元规模。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届时年产值将超过 100 亿美元。
一位产业观察家分析说,光谷这条 8 公里长的道路,串起 4000 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即使在排名靠前的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高新区,近年来也难以找出这样一条“黄金路”。
显示巨头聚集,助力产业生态
由上图可以看到,显示巨头在武汉“集结”。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11 月 17 日,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器及相关材料、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今年 4 月,武汉天马微电子 G6 生产线,随着第一块显示屏下线点亮,该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一条同时点亮刚性和柔性显示屏的第 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刷新同等规模产线的全球最快点亮速度。
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地处光谷左岭大道。 左岭大道以西是武汉华星光电,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 6 代柔性 LTPS-AMOLED 显示面板生产线,已开工建设近两个月。当然,华星光电是最早入驻这里的企业之一。
不仅天马、华星光电,京东方也将第二条 10.5 代线扎根于武汉。
受国内三大显示巨头的青睐,武汉显示面板产业技术路径将更为完善、产品形态更为丰富。
“芯”成长史
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起点,还要回溯到武汉新芯的成立。
2006 年武汉新芯诞生,这是数十年来中部地区第一条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2008 年,开始量产;2010 年,实现了 65nm 的 NOR Flash 芯片大规模量产;2012 年,NOR Flash 芯片 45nm 进入量产;2014 年 6 月,闪存晶圆最前沿的 32nm 制造技术也在武汉新芯研发成功……武汉新芯的闪存与影像传感器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而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在更早的 2000 年便开始了。
2000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印发,此时武汉便有了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2004 年,武汉出台《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用贴息等方式鼓励应用、扩大内需,面向需求、吸引人才,并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当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武汉是个教育大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此聚集,人才是一个优势。
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 1600 多名芯片专业人才,包括本科生 1000 多名、研究生 500 多名和博士生 100 多名。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2008 年,武汉大学启动了“卓越芯火计划”培养项目,旨在培育属于武汉自己的“乔布斯”。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定制专属的微电子行业相关人才。“卓越芯火计划”从 2008 年开始延续至今,为电子行业输送了大批精英。
孕育的本土企业
据悉,武汉已经形成“上游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基本涵盖了集成电路产业链所有环节。孕育了烽火科技微电子、昊昱微电子、光华芯科技、芯动科技、汉源光通信、中船微电子、汇科达科技 、瑞科电子等集成电路企业。当然,企业设计能力弱,核心技术少。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