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两个话题最为火热,这就是“汽车电子”与“人工智能”,而两者的一大结合就是备受期盼的自动驾驶。如今,在自动驾驶的大趋势下,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地变革,从冰冷的机械化向有温度的电子化、智能化转变,然而这一切都是对 ECU 提出更高的要求。
ECU 原来指发动机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特指电喷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但是随着汽车电子的迅速发展,ECU 的定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泛指汽车上所有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电子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ECU 参与其中,线路之间复杂程度也急剧增加。
本期《硬角色》采访到了在 ECU 方面有 5 年经验的郗延鹏工程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简单介绍:
2011 年本科毕业,2011~2014 年硕士期间就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至今一直就职于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电子与安全系统事业部,从事汽油柴油机 ECU 底层软件工作,熟悉英飞凌 TriCore AUrix、ST/NXP PowerPC 单片机、发动机底层控制、ECU 软件开发流程以及方法。
对于学习汽车电子的初衷,郗延鹏表示是从兴趣和利于就业角度出发的。近年来,汽车电子越来越火热,整个半导体产业界都感觉自己能分一杯羹似的。郗延鹏对此的看法是:目前而言,汽车创新方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电控,并且随着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升,汽车上的电子电器系统也日渐复杂,必须要半导体行业的深入参与才可以。
郗延鹏介绍到国内 ECU 行业的主要涉足者是合资或者外资企业,博世、联电、大陆、电装、德尔福等都是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产品包括柴油机高压共轨 ECU、缸内直喷 ECU(GDI)、多点喷射 ECU(PFI)。
既然我国 ECU 的命脉掌握在国外大厂的手中,由本土 ECU 技术无法自主化,可以联想到一点就是高校教育在此方面是否存在薄弱。关于这个问题,郗延鹏也做了一些介绍:
目前,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汽车产业代沟还是挺大的,但是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必须要经过学校这个阶段与环节。因为可以了解到汽车行业的基本概念,并形成基本的认识,这是入门此行业的必要条件。学校就是概念的入门,动手与磨练的模式还要在企业开启。而自己与行业的深层接触,是利用研究生的期间的实习机会,让自己尽早进入到企业或者说产业的认识层面。
如今看,汽车行业的技术争夺战,不如说是一场人才争夺战,而在跳槽成为一种常态、“跳跳更高”公认事实下,郗延鹏肯定有很多的机会,然而他却自始至终未换过工作。而且与非网记着了解到,他在上海工作、家室却在苏州,每周奔波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对于职业的发展,郗延鹏是怎样规划的?
郗延鹏给出的答案:
汽车电子企业的研发中心大多设立于上海,而生产等分布在周边城市。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有着明显的优势。
自己比较主张毕业之后可以在一家公司坚持发展几年,因为工程师搞技术需要沉淀。面对是否跳槽抉择,自己的衡量标准就是,如果公司已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目标及要求时,可以选择跳槽,毕竟青春不容浪费!
趁着现在还年轻,想在一线城积累一些经验,过几年可能会到二线城市去工作。
在摩尔吧进行“动力总成 ECU 软件开发经验分享”时,郗延鹏穿着一件稍有褶皱的深蓝衬衫与休闲的牛仔,一个很大众的年轻工程师形象。
在与与非网记者交流期间,郗延鹏多次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屌丝工程师”,但演讲时却将属于工程师的严谨表现得很充分。关于个人的性格特点,郗延鹏用内敛、执着、热爱技术、工作狂几个词进行概括;对于工作,郗延鹏表示高技术要有严谨的求真的态度,要认真钻研,对于技术文档的撰写更要认真,编程要按照严格的格式来,实现的功能要不断精益求精。
太多人挤着上海这种一线城市早晚高峰的地铁,他们有着理想、有着执着、有着拼劲、有着青春,郗延鹏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身上没有太多的故事,他在意着自己在意的事情(比如技术),简单着能简就简的事情(比如衣着),一名大众却又有着独特之处的工程师。
与非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