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5G到NBIoT,从物联网到可穿戴,看似平静的2017年IC市场能蕴藏几多波澜?

2017/02/20
9
阅读需 5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连续两年增速不超过 2%,这在半导体产业成型以后的几十年时间中并不多见。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以后,半导体产业还没有等来可以推动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决定性应用,无论是曾经热炒过的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还是去年大热的人工智能AI)与无人驾驶,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拉动效应还微乎其微,Nvidia 股票涨到天上去了,其数据中心业务同比也不过增长了 1.99 亿美元。

仅靠诗与远方,是无法推动这个 3000 亿美元级别市场再度加速的。多家机构对 2017 年预估都颇为正面,不过 2017 年半导体市场的增长,推动力并非有新决定性应用,而是由于库存波动造成的价格上涨。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开发周期长,生命周期长,电子系统硬件设计基本都需要等核心芯片出样片以后才能进行开发,所以芯片产品规划者,需要至少向前看一到两年,开发出的产品才不会一上市就过时。

虽然,从下游应用来看,2017 年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惊喜。但半导体与测试测量厂商等如何看待 2017 及以后一两年的行业大趋势, 看似平静的市场中,暗藏哪些波澜,日趋稳固的格局里,还能有何变化?2017 年开年,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 EEVIA 年度中国 ICT 媒体论坛暨 2017 产业和技术展望研讨会上,易维讯邀请到了 Qorvo、ADI、NI、硅谷数模、Cypress、易库易及华为等厂商,对 5G、物联网无线连接、射频技术、可穿戴、高速接口及元器件销售代理渠道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是管窥 2017 市场前景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5G 产业发展的四个特点
4G 部署成熟以后,通信业处于一个空档期。在 2020 年商业化之前的时间表,工信部还没有给出,因此运营商都在提 4.5G 或 Pre 5G 的概念。但国外对 5G 的商用化进程相对较快,美国、韩国和日本都计划在 2020 年之前部署商用 5G 网络,因此,对于元器件厂商和测试测量厂商来说,5G 时间表已经很紧张。

美国国家仪器中国区市场开发经理姚远

在研讨会上,美国国家仪器(NI)中国区市场开发经理姚远谈了对于 5G 产业发展的四点看法:通信发展是就是带宽发展史;5G 天文数字进入量的设备,对于测试提出了严峻考验;5G 技术中,时延决定应用场景是否现实;只有通过原型设计来进行足够的技术路线验证,来能真正实现 5G 技术。

姚远表示,通信产业的发展史就是带宽的发展史,带宽越大,通信速率越快,用户体验越好。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移动通信速率已经从 GSM 时代的 9.6kbps(千位每秒)发展到 4G LTE 时代的 100Mbps(百万位每秒),通信带宽的不断发展,才促进了移动设备的大发展,并改变了用户的通信习惯,从语音、文字应用为主到图片视频为主。

规划中的第五代通信技术单通道(即 5G)峰值速率将超过 10Gbps(10 亿位每秒),同时接入的设备数是 4G LTE 技术的 100 倍,在高速移动环境中的带宽也要能保证 100Mbps。因此,5G 技术对于带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姚远表示,通过与诺基亚等公司合作,在 2015 年,就在 NI 平台上实现了 10Gbps 通信速率的系统。

Gartner 估计 2020 年接入的设备会超过 500 亿台,天文数字接入的设备将给测试测量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任务关键型的应用,对于延迟和及连接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些在 5G 时代将会面临的问题,均需要在 5G 网络大规模部署之前,找到相对妥善的解决方法。通过原型平台进行相关的算法验证与方案测试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正是 NI 的强项。针对这些挑战,姚远也各举一例进行解释。

802.11ax蓝牙与 NBIoT
像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一样,包括 Wi-Fi 和蓝牙在内的各种无线连接技术也在不停的演进。这些无线连接技术各有所长,又都有局限,有的逐渐黯淡,有的日趋兴旺,有的两两竞争,有的相互扶持, 甚至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事实上,对于无线连接技术最终用户而言,标准林立并不是好事,纵使开发人员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去优化用户体验,当前无线连接在配置便捷性、安全与可靠性等方面还难以与有线连接相比。

当然,相比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优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突破了线束束缚,这使其在部署网络时较少受到空间限制,以往很多不便布线(野外、潮湿或密闭环境等)的应用场景或者移动设备都可以接入网络。简言之,有限带宽的有线接入应用基本都有无线接入方式来替代(如今基站回传也可以用毫米波通信来实现),反之则不成立,无线接入的很多应用场景无法用有线接入来实现,这或许是为何物联网设备的主要接入方式以无线技术为主的主要原因。

赛普拉斯亚太区物联网市场应用总监杨学贤

虽然在看得到的未来,无线技术标准组织各不相让的情形不会有太大改善,用户的抱怨也不会让各标准组织有不统一就毁灭(One World or None)的紧迫感。但实际做产品与方案的厂商,还是在推动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在这次会议上,赛普拉斯(Cypress)亚太区物联网市场应用总监杨学贤重点介绍了 Cypress 的嵌入式设备无线互联平台(Wirless Internet Connectivity for Embedded Devices,简称 WICED),该平台上就提供很多无线复合接入方案,例如 Wi-Fi 加蓝牙的芯片及蓝牙加 Zigbee 的芯片。

在介绍 WICED 平台之前,杨学贤先讲解了 Wi-Fi 与蓝牙技术的发展概况。他表示,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Wi-Fi 传输速度从 11Mbps、54Mbps,一直发展到 802.11ac 的 1900Mbps,速度提升显著。但一直在追求的都是单用户(上传)的速率提升,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与接入密度增长都是爆炸性的,需要 Wi-Fi 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六代 Wi-Fi 也被称为高效无线网络(High ,即 802.11ax,针对多用户应用场景做出应对,采用了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 User Massive Input and Massive Ouput,简称 MU-MIMO)与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 OFDMA)等技术,可同时接入多个用户,最高速率达 10.53Gbps,与前五代相比,在车站、机场与体育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每个用户的平均数据吞吐量提升四倍。

相比旧规范,新推出的蓝牙 5 规范在性能上实现了“2、4、8“的提升,即传输速率是蓝牙 4.2 的 2 倍,达到 50Mbps,低功耗蓝牙(即 BLE)传输速率也相应翻倍,达到了 2Mbps;传输距离是旧标准的 4 倍,约为 240 米左右;广播数据吞吐量是旧标准的 8 倍。蓝牙 5 还采用了新的跳频算法,这样可以规避与 Wi-Fi 或 LTE 网络之间的冲突。

杨学贤告诉与非网记者,WiFi 和蓝牙各有优点,WiFi 便于保持网络畅通,提供宽带链路,蓝牙则功耗低,易于连接。复合接入芯片把它们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多种物联网设备中已有广泛应用。

除了 Wi-Fi 与蓝牙,窄带物联网(NBIoT)也是物联网无线接入技术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华为海思高级分析师王志国对 NBIoT 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分析。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2017 年上半年支持 NBIoT 的芯片样片就会出来,由于 NBIoT 网络建设引入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市场前景非常光明。

射频前端的变化
如前所述,在 4G 部署成熟而 5G 网络尚未到来之时,运营商与通信设备厂商也并没有坐等 5G 的到来。除了 4.5G 或者 Pre 5G 技术中用到的载波聚合技术,新发射功率等级的推出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

用户设备功率等级(User Equipment Power Class,简称 PC)对用户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进行了规定。目前,对绝大多数工作在 4G LTE 频段(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 B14 频段除外)设备,移动通信标准组织 3GPP 仅规范了一种用户设备功率等级,即功率等级 3(Power Class 3,简称 PC3),最大输出功率为 23dBm±2。

限制最高发射功率有利有弊。手机发射功率越小,对同区域内其他手机的干扰越小;手机发射功率越小,其耗电量越低,待机时长与通话时间就越长。

但发射功率越小,可覆盖范围也就越小,尤其是移动通信频谱逐渐向高频迁移,由于高频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更甚,所以在 4G 频段中处于相对高频(2.5 至 2.7GHz)频段的信号覆盖区域会更小。再者,基站与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并不平衡,4G LTE 网络下行与上行功率差异大约为 5 dB,因此在某些只有下行覆盖的区域,用户终端只能下载数据而不能上传数据,这往往会造成接入或切换失败。

要改善上述两个问题,通常方法是提高基站密度,这就变相增加了网络建设与维护成本。

另外,全球范围内部署的 TD-LTE 网络中,大多数应用场景是以部署于低频段的 LTE FDD 网络做覆盖,以部署于高频段的 TD-LTE 网络提供小范围的大容量覆盖,但由于这两种网络覆盖范围不一致,导致小区边缘用户的业务体验还有待提高。

改善 4G 网络覆盖范围与提高上行链路传输距离及接入体验的另外一个方法是提升发射功率。据 Qorvo 中国区移动产品销售总监江雄介绍,用户设备功率等级 2(PC2)的概念在 2015 年时提出,2016 年 3GPP 开始 PC2 标准制定工作,目前标准已经冻结。预计在 2017 年年中时,美国运营商 Sprint 就会推出全球首个支持 PC2 的商用化产品,到 2018 年中国移动也将推出 PC2 的商用化产品。

与 PC3 相比,PC2 的最大发射功率增加了 3dB(即最大发射功率翻倍),最大输出发射功率为 26dBm±2。江雄表示,增加 3dB 的发射功率以后,覆盖范围几乎可以增加 30%,这样改善用户体验,增加覆盖率就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增加很多基站了,“这对运营商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增加 3dB 的发射功率并不容易。需要整个射频前端模块的配合,既要提高功放(PA)的输出功率,又要保证线性度和效率,还要提升滤波器的性能,并做好匹配以降低插入损失。

而提高输出功率以后,射频部分的耗电是否会增加,从而影响移动设备的续航时间?江雄解释,如果用旧技术,那么提高输出功率耗电量一定会成比例增加。但 Qorvo 通过提升砷化镓(GaAs)工艺,使得新器件在功率得到提升,与旧技术相比电流增加也不多。

我们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说我们是整个的工艺的提高,这个工艺提高背后实际上是 GaAs 技术的提升,功率提升的时候实际电流并不会增加很多的,包括线性度,这是某种工艺,我们现在有 HBT5,这个新的工艺来保证能够功率输出的更高,其它参数表现很好。“虽然最终产品还在制作中,但根据我们对测试样品的现场试验,电流表现很好。因为采用的是 TDT 技术,所以并没有看到电流明显增加。另外我们还会采用 ET 技术应对电流提高的问题,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可穿戴与高速连接
2016 年,人眼前一亮的可穿戴产品并不多。但据 ADI 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介绍,IDC 公司的数据显示,2016 年可穿戴设备全球增速达 32.8%,中国增速达 52.9%。IDC 估计,广义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出货量,接下来了三四年将达到 8000 万 -1 亿。预测 2020 年全球出货量会达到 2.37 亿,中国出货量会达到 0.83 亿。

ADI 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

王胜认为,可穿戴设备发展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一应用,包括基础的运动及体征数据采集收和处理;第二阶段是外在环境数据的融合,从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这是接下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阶段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扮演重要角色,用户将可以无感知的和世界互联。

目前,ADI 公司在运动、心率等传感器,低功耗解决方案等具体方案设计领域均有深度参与,并在外在环境数据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就是说,ADI 公司正在医疗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第二阶段“大做文章”。

虚拟现实(VR)设备发展得不尽如人意原因众多。但视频信号如何传输也是一个大问题。以 HTC VIVE 为例,定价高端以及线缆复杂,体验好、价格贵、便捷性较差、拖线也较沉。虽然 HTC 推出了无线版 VIVE,则有可能由于干扰而出现图像抖动甚至断续的问题。现在,USB Type-C 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硅谷数模(Analogix)半导体产品经理胡伟宁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用一根线就可以实现 VR 体验。”胡伟宁说。他表示,USB Type-C 接口可以简化并延伸 PC VR,简化 VR 头盔跟 PC 的连接方式,不用再拖 HDMI 接口和 USB 等多根线,一根线就可以兼顾传输视频信号、数据信号和充电,并且能够提供更高清的分辨率和更快的传输速度,最好的一点是还可以互融互通。例如主流厂商采用 DisplayPort Type-C 的 VR 头盔,可以接到 LG 的 G5 手机上使用。


他认为,基于目前一些硬件的限制,VR 头盔想要实现无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技术不够成熟、功耗达不到需要的要求。而用智能手机,通过 USB Type-C 接口去连接 VR 头盔会是更快普及的方案,因为手机很普及,相应的 VR 头盔价格较便宜,便携性也高。目前已有主流手机厂商和硅谷数模合作研发,相应的产品可能在 2017 年推向市场。


未来,在支持 VR 领域,USB Type-C 接口也可能会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支持 VR 的应用,包括 DP1.4 with HBR3 (8.1Gbps)and DSC Compression 的版本,可以支持刷新率到 120Hz,达到单眼 3K*3K 的分辨率,未来 4K 的分辨率也可以实现。

USB Type-C 接口肯定是未来智能手机的一个趋势,而对于 VRAR 设备,胡伟宁认为也需要跟手机端相对应,因此肯定是也要用 USB Type-C 接口。以连接手机的 VR 头盔为例,VR 头盔本身可以是简单的处理器+PCB+屏幕,还可以用手机通过 USB Type-C 为头盔供电,因此设计也不需要考虑电池的分量,因此重量会比较轻。

2017 年,半导体市场究竟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澜起伏,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高级行业分析师。长期跟踪行业的变化发展,时刻关注产业动态,对于电子行业上下游的产业趋势变化、技术革新发展、行业新闻八卦均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电子市场动态,架构交流平台,为中国的电子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