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微出口 | 大揭秘:为啥最后只剩亚洲国家在做液晶面板

2016/11/03
33
阅读需 4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美国抢技术高地却输在目光短浅
液晶分子的发现发生在 1850 的普鲁士,而现代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起源于美国,时至今日,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形成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分支,液晶屏幕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以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智能手机等形式无所不在。但是大家都知道,液晶显示技术、甚至次世代显示技术 OLED 的研发、制造,已经和欧美发源地没有太多联系了。


现代全球显示产业的核心,完全集中在亚洲,韩国、日本、中国及中国台湾组成的三国四地基本上构成了世界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全部版图。数据显示 2015 年,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营收总额为 1290 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为何就与科技产业更发达的欧美地区绝缘了呢?


• 液晶面板技术起源美国,因为利润驱动遭放弃

率先将液晶技术落实在产品应用中的是美国厂商 RCA,1966 年 RCA 为美国空军的战斗机研制了一种 1200 个单元的电致发光矩阵寻址平板显示器。后经过 5 年的研究,RCA 实验室在液晶显示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但是面对仍然存在的材料稳定性低,对比度低,扫描线数量限制等问题,RCA 失去了耐性,另一个原因是 RCA 是当时电视界的霸主,并已经研制出 13 英寸彩色显像管电视,从扩大市场和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液晶显示技术的被放弃在当时看无可厚非。

1954 年美国 RCA 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39 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是 RCA 推出的


有类似经历的美国厂商还有很多:西屋电气、罗克韦尔、摩托罗拉、AT&T、通用电气、休斯飞机、IBM、惠普等等,都在上世纪 70 年代放弃了液晶平板显示技术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一些能够将液晶商业化的机会,但是由于美国的这些大企业认为用液晶技术去实现“电子计算器”、“电子手表”等小玩意,实在无利可图,最终造成了液晶技术在美国夭折。

 

康宁成为为数不多仍在参与液晶显示研究的美国厂牌


而到了 2000 年前后,美国科技界和政界又出现了重振平板显示的呼声,但面对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产业周期等掣肘因素,这次反扑仅仅是加速了美国本土液晶产业的瓦解,最终,只有康宁(CORNING)、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3M 等设备材料厂商在后来亚洲液晶产业的扩张中得以获利。

 


经济崛起东风吹绿日本液晶产业

• 转战日本后,伴随日本经济崛起,快速商品化

1968 年,日本正在二战后经济崛起的黄金时代,对于新技术和新产业机遇拥有极高的敏感度,据说,当时在美国 IBM 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物理学家江崎玲於奈,这个人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看到 RCA 公布的液晶技术研究成果时,就介绍给了日本的大学和大企业,很快就引发了关注。这些大企业中,就包括了夏普,和一众钟表企业(卡西欧、西铁城、精工等)。


夏普买下美国 RCA 的液晶技术,在 1973 年成功推出第一款 TN-LCD 显示面板的计算器,型号据载为 EL-805。精工则从其它渠道购入该技术,并以液晶显示电子表产品杀入市场。这些当初不被美国人看重的“小商品”很快为日本企业赚了大钱。

夏普 1973 年推出的液晶面板计算器


在夏普和精工的引领下,松下、日立、东芝等大企业纷纷投入到液晶开发之中,最终还是夏普在 1988 年研制并展出了 14 英寸液晶显示屏,厚度仅 2.7cm,确立了在液晶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随之在液晶材料及设备领域崛起的是两家美国公司,康宁,在静冈县建立了液晶显示专用的玻璃工厂,并由此占据了行业垄断地位。应用材料公司则凭借在制造薄膜晶体管核心设备上的优势,也完成了对液晶 CVD 设备领域的垄断。

1988 年,夏普推出全球首台 14 英寸液晶显示器


上世纪 90 年代,液晶显示技术飞速发展的那段时间,日本在液晶制造的每一环节都拥有至少一家企业,(1)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为液晶平板提供玻璃基板;(2)尼康和佳能提供扫描式和步进式曝光机;(3)NEC- 安内华制造干法刻蚀设备(4)日本电工制造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5)大日本印刷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提供先进的平板印刷设备;(6)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提供 ITO 导电膜;(7)佳能提供镜像投影系统……到 1998 年,全球液晶显示市场,夏普实现 2280 亿日元的营业额位居第一,NEC、东芝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这也是日本液晶产业的巅峰。

 

1995 年 -2016 年,全球地区液晶面板企业数量


可以看到在日本液晶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液晶面板制造业已经形成十多家知名企业争夺市场的情况,就算欧美企业在这段时间杀入战团,除了要面对如狼似虎的日本企业,更要承担巨额投入却只能跟随别人的窘境,显然“山姆大叔”的内心对此是拒绝的。即便如此,日本液晶行业的风光也并没有延续太久。

 


疯狂投入韩国超日本成全球霸主

• 韩国模仿日本,用十年时间完成超越世界第一

日本的液晶产业伴随着全球笔记本市场的爆发,度过了躺着挣钱的十年,到了 1994 年,日本在全球液晶市场的占有率已达 94%。所有人都知道,挑战强大的产业寡头,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和勇气。1995 年 -1996 年,韩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液晶面板行业了。据业内相关报道介绍,三星当时决定进入液晶显示行业,是发现液晶的技术结构和半导体存储器接近,是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有利方向,要知道三星曾经不惜连续亏损 25 年最终挤垮对手成为存储芯片行业的世界第一。


于是三星电子于 1984 年成立专门的液晶技术研究小组,而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量产化技术,三星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专门在市场衰退期,雇佣被裁汰的日本工程师,快速提升了工艺,实现了宝贵的技术积累。之后,三星又利用产业衰退周期,逆势投入高代生产线的建造,1995 年 2 月三星第一条 2 代线投产,1996 年 10 月建成第一条 3 代线,1998 年底建成了 3.5 代线,2001 年底建成两条 5 代线,2005 年、2006 年连续建成两条 7 代线。

三星在 1996 年成功研制了 22 英寸液晶显示面板


另一韩厂代表 LG 电子,同样进行着疯狂的产线投入,1995 年建成 P1 工厂(2 代线),1997 年建成 P2 工厂(3.5 代线),2000 年建成 P3 工厂(4 代线),2002 年建成 P4 工厂(5 代线),2003 年建成 P5 工厂(5 代线),2004 年建成 P6 工厂(6 代线),2006 年,LG 在坡州建成世界第一条 7.5 代线,2009 年在坡州建成 P8 工厂(8.5 代线)。


疯狂的投入把保守的日系厂商们看呆了,他们曾经认为 5 代线将液晶面板生产的物理极限,而三星、LG 正是从 5 代线开始,实现了对日本厂商的超越,因为从这时起,液晶面板开始发起了对巨大的显像管电视市场的冲击。虽然随后夏普再次发力投入更高代线的建设,但是最终也未能翻身。1999 年,三星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获得了 18.8%的份额,位居第一,LG 达到 16.2%,位居第二。

1999 年韩国厂商完成了对日本的超越,并一直保持领先至今


通过 10 年的持续学习和投入,韩国将庞大的日本面板行业拉下马,虽然这一过程更适合被描述为疯狂的国家意志对保守的学究商人的胜利,但正是韩国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后,才开始将液晶面板引入更丰富的产品线之中,让全球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液晶技术带来的优势体验。那么液晶面板的下一个高地在哪里呢?


艰难成长中国将在 2018 问鼎世界

• 依赖进口 家电大市场中国被迫将面板战略化

中国液晶显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但一直到 1984 年,仍然没有量产的能力,这一年,深圳中航天马公司建成第一条 4 寸规格的 TN-LCD 生产线,770 厂建成第一条 7 寸规格设备较先进的 LCD 规模生产线,随后深圳先科、深圳晶华,香港康力等纷纷投资建设产线,推动了中国液晶产业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第一个黄金期的到来。


到 2008 年,中国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主要企业包括上广电(SVA)、京东方(BOE)和昆山龙腾(IVO),各有一条 5 代线。随后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发展初期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上广电资不抵债被 25 亿元出售给深圳天马,京东方、龙腾也损失惨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京东方却意外的选择了一条类似三星、LG 崛起的道路,逆市加大投入,连续上马了合肥 6 代线和北京亦庄 8.5 代线。

 

京东方合肥 6 代线


由于液晶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在下滑期投入建设,储备力量,在上升期借势发力,是有史可鉴的思路,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是当时唯一个液晶面板需求仍然在增长的市场。果然在京东方的增资动作后,三星、LG、夏普等厂商纷纷改变技术封锁态度,启动在华建设高世代产线项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曾经在很长时间中,完全依赖进口,甚至中国每年的进口物资消费排行中,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在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的不懈努力,以及政策有力支持下,中国液晶显示产业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是全球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多的主产区,到 2015 年年底,我国已有 8 条 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再加上即将量产的京东方福州 8.5 代线、中电熊猫成都 8.6 代线、惠科重庆 8.6 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 10.5 代线等,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高达 12 条以上。

中国首条(京东方鄂尔多斯)第 5.5 代 AMOLED 产线


据预测,中国的面板产能将于 2018 年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在液晶面板市场的登顶必将强力提振我国科技产业的信心。


现在就开始欢呼吗?为时过早。要知道无论是核心设备还是生产材料,我们还在依赖进口货;显示技术已经迈入 OLED 时代,于此,我们和日韩竞品之间还有 3~5 年的差距。所以,产量上的胜利理性的讲并不十分完美,对于中国显示行业来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去摸索。


综上。我们似乎可以为现代液晶面板技术梳理出这样一条发展线路:“美国订制化产出军工产品,日本产品化产出商业产品,韩国产业化产出消费产品,中国规模化产出普通产品。”所以在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利润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参与市场争夺的选手也会产生变化,是否可以归结为“技术总是朝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成本环境在流动”?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