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技术现在火到不行,从手机厂商、家电厂商到 N 多创业公司,纷纷摩拳擦掌,期望能在移动互联网之后抓住新一轮技术主导的商业革命。大到谷歌、索尼、HTC、vivo,小到张口 VR,闭口虚拟现实的寻找投资中的 N 多创业公司,VR 成了新一轮竞备热点。甚至在刚刚结束的 2016 年高考中,就有省份的作文题目与 VR 有关。
然而,VR 领域真的有那么多需求跟潜能吗?作为一名有闲又爱嘚嘚的从业者,又要来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欢迎讨论。
一、整体市场需求不够刚性
VR 技术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市场需求不够刚性。如当年家电巨头主导的 4K 电视,强推的结果必然是曲高和寡。
笔者曾经看过一些 VR 的室内剧,诚然,有些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眼罩、耳机、再加上座椅的传感,整个观影过程身临其境,如 HTC 的 VR 技术。这些叫好的领域,笔者只看好游戏、电影等娱乐领域。更多的室内剧,看完之后我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拍成 VR?2D 已经表现得很好了,甚至连 3D 都不需要,如一些强调 360 度身临其境的授课视频,实际应用取决于网速的远程监控视频,其实和普通的 2D 视频没太多区别。
何谓刚需?笔者认为有 3 个判断标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极大降低成本,极大提升效率,以上 3 点,都是终端消费者当前最为需要的东西。如当年的一代名企柯达、诺基亚等,都是刚需背景下的成功企业,虽然后来他们被新的技术需求而淘汰。
二、硬件 PK 没有悬念
这一条可能很多人有同感,在 VR 相关硬件领域,行业大鳄已经布局很久,基本上很难有新兴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头盔 / 眼罩肯定是手机厂商的天下,输赢取决于手机的出货量。另外一些背后支撑的元器件,如传感器、音视频处理器等,本身就已经是没有悬念的赛场。
三、内容 / 应用是切入点
硬件切入无门之后,软件看似是另外一个插入点。但是,经常被朋友批判为不够 aggressive 的笔者又来质疑了,现在依然是对 VR 的内容投资为时过早。为什么这么讲,VR 设备现在的出货量还不如 2009 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我们回忆一下,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成功公司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滴滴打车和今日头条都是 2012 年成立的,换句话说,是在硬件成熟 2~3 年之后大规模涌现的。在 VR 这个依靠硬件体验的领域,优秀的内容 / 应用公司情况依然。
关于这一点,从谷歌的 Daydream VR 平台推出一个月,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手机支持也可见一斑。手机厂商都还在观望,内容商就再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