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电子企业微观察:不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来自一个资深从业者对南方电子重镇--深圳周边产业生态的观察,而本篇作者一直活跃于北方的电子中心--北京,带来10多年来他对周边电子企业兴衰的认识和分析,也让我们看看这一南一北的异同:
电子行业最近十几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产业崛起,新奇的理念普及,必然会淘汰一些公司还有风云人物。比如手机有短信功能之后,传呼机彻底推出市场,曾经有拇指经济之称的短信也风光了几年。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兴起之后,手机短信有逐渐退出市场之势。多少年以前,国内手机设计公司领军者中电赛龙轰然倒闭,让多少人唏嘘不已。这个市场大背景就是手机设计交钥匙一站式方案的提供,还有随后山寨市场的兴起。还有国内操作系统中科红旗的倒闭又能说明什么?说起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倒闭公司的事情,就是云南白药抹不平倒闭公司老板的创伤;西湖的水比不上倒闭公司员工的泪水。
就让我们细说倒闭电子公司的那些事儿。
第一个类型 跟不上潮流的恐龙
智能手机时代的国外品牌先是摩托罗拉满天飞,接着人手一个诺基亚,现在苹果和三星遍地走。还有我们国产手机也是经历品牌建立到山寨横行到打出品牌。 哪里有品牌手机,哪里就有手机设计公司。
2000年左右,是国内手机设计公司的鼎盛时期,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云集了诸多的知名手机设计公司,还有多家和上海的芯片原厂办事处。当时一些手机设计公司很傲慢,只愿意见芯片原厂的朋友,根本不愿意见芯片原厂授权代理商的朋友。在他们的眼里,授权代理商的方案还没有他们的好,授权代理商仅仅是用来放长帐期和压低价格的。授权代理商的朋友想要拜访这些手机设计公司的产品经理,不是说在开会就是说不要捣乱。随着联发科技的交钥匙方案崛起,这些手机设计公司受到很大冲击。其中多家倒闭的手机设计公司员工又在海淀区,石景山区成立新的设计公司。
2000年前后国内的手机市场上,美国的摩托罗拉,欧洲的飞利浦,阿尔卡特,西门子和日本的三菱,索尼是群英荟萃,百舸争流。现在可以看到市面上欧洲品牌的手机基本销声匿迹了。说说2004年左右,赫赫有名的手机设计公司A,很多拜访过这家公司的朋友也在研究一些问题。为什么他们的会议多,推出的产品速度很慢,还有软件经理,基带经理等和上游芯片厂商和中游芯片代理商沟通还是一口中英文混合的对白。A公司是一家拥有欧洲血统的手机设计公司,在欧洲和大陆都有研发中心,多家知名的欧洲品牌手机厂商都是它的重要客户。而随着这些欧洲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整个手机设计公司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加之中国台湾联发科技等的手机交钥匙方案崛起,A公司体量之大难以及时掉头,倒闭是必然的事情。
第二个类型 生不逢时的老鹰
这个在行业政策要求很强的公司很明显。再说说POS 机生产厂商的故事。POS机的招投标有很强的地域性,有很多家北京的POS机开发设计公司都是因为没有中标项目倒闭了。当然跟进这些倒闭POS机的授权代理商也是颗粒无收。还有一些产品线很单一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是倒闭被收购的对象,真是生不逢时。
2007年北京的POS机招标,有一家北京当地的POS开发和制造商B公司。当初这家公司还信心十足, 还有韩国和日本的芯片原厂和授权代理商都紧跟着这家B公司。结果B公司没有中标北京的POS机项目,就此倒闭了。
第三个类型 人云亦云的鹦鹉
在电子元器件经销商行业,每年倒闭的公司很多。这其中除了这个行业本身的资金门槛低,技术要求弱,也与从业人员的人云亦云从众心情有关系,有囤货炒货发财的,也有赔钱后打工的。
2004年,2008年和2011年是国内电子元器件经销商的三个门槛年。2004年国内电子元器件很多做炒货的有赚到钱,当时也有经销商朋友看到这些简单的加价出售还有上游货源很难把握,就是一个买卖电子元器件料号有什么可持续发展呢?
C公司就是在2004年开始从独立分销商转型做芯片设计的,最近这些年也有客户积累。2008年国际国内的芯片市场到处是缺货,很多做DSP和光耦的经销商炒货发了一笔横财,当然也有看走眼,现货砸在手里的经销商。2011年整个国际国内电子元器件市场都是很疲软,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大批柜台经销商转型。这三个门槛年,倒闭的大多数是没有经营特色和布局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
第四个类型 因循守旧的乌龟
在资讯很发达的今天,还有公司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因循守旧。特别在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在电子商务和线上推广模式已成趋势的今天,还有采用人海战术,疲劳作战,陌生拜访,综合扫楼的业务推广模式。这样的公司倒闭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情。 十多年前,电子元器件分销还是不太透明的市场,货源,价格等都很保守。现在是网络发达,最终客户是货比多家,服务比多家,有更多选择权,很认同长久生意还有感受度。说说一个真实的事件。
D公司是一家电子元器件独立分销商,很多业务员对于下游的最终客户划分,按照省份和行业交叉矩阵划分。 如果划分到一个业务员的最终客户三个月时间不出订单,就会被划分给另外的业务员。
结果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很多饱受电话骚扰的最终客户不仅仅投诉公司,也投诉业务员;还有业务员离职之后,客户也跟着走了。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果你有关于那些混不下去的电子公司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欢迎投稿到 gaoyang@eefocus.com 或通过QQ:9058958 和我联系,关于此次征稿详情,可参见 【征稿启事】我亲历的混不下去的电子公司
摘要:这次工作经历,或者说经历公司在创业初期的痛苦挣扎。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得差不多,但是技术领导的信心太过膨胀,加之周围的人或者对技术一无所知,全凭一人之言。外部环境,了解工程技术的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没有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甚至极不负责的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