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物联网连接三大应用场景:车连、物连和人连
    • 技术基础:从eSIM到大规模应用
    • 立足全球,拥抱中国市场
    • 下一代通信技术趋势及判断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单卡“全球通”,WirelessLogic如何助力中国物联网连接全世界?

原创
04/15 11:12
1078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一张SIM卡,便能连通全球。”曾几何时,这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面临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纷繁复杂的通信协议运营商限制、网络安全标准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

自2000年成立以来,万利通信(以下简称WirelessLogic)就专注于移动物联网连接。作为源自英国、立足全球的虚拟运营商,WirelessLogic 25年来构建起覆盖190多个国家的网络接入能力,与全球750多家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管理超过1200万个活跃连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高效连接、统一控制和数据安全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助力企业降低出海部署成本、实现设备全球化连接管理。

在日前举行的CITE2025展上,WirelessLogic中国区总经理何高尔接受了与非网记者的采访,并介绍了WirelessLogic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单卡全球通”。

物联网连接三大应用场景:车连、物连和人连

面对物联网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何高尔将连接需求分为三大类:“车连、物连和人连。”

车连,重点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新兴行业。车辆出海往往面临多国合规挑战,如ECALL紧急呼叫系统、远程诊断、OTA升级等都对网络提出高度稳定与实时性要求。

“出厂前只要装入我们提供的全球eSIM卡,车辆无论出口欧洲、中东还是东南亚,都无需在目的地重新配卡,即可连接当地网络。”何高尔介绍说,“通过我们多运营商接入能力,车辆后台可进行远程状态监测、位置追踪、异常报警和系统更新。”

物连,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摄像头充电桩、物流终端、工业设备、旅游翻译机等B2B行业场景。尤其在摄像头领域,随着Wi-Fi方案因稳定性不足逐渐被蜂窝网络取代,采用WirelessLogic卡的海外项目持续增长。

人连,则以移动热点、穿戴设备、智能翻译器等C端设备为主。“从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的出海,到智能手表、移动Wi-Fi设备,我们可以为消费电子终端提供全球资费套餐与统一后台管理系统。” 何高尔表示。

与传统运营商仅提供SIM卡不同,WirelessLogic采用的是“卡+平台+服务”一体化模式。

WirelessLogic为客户提供的是完整连接解决方案,包括:多网eSIM卡、全球流量服务、VPN专线定制、安全通道加密、网络接入控制(APN划分)、设备远程控制、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

例如,在与车企合作时,WirelessLogic不仅提供可在全球使用的SIM卡,更通过其平台帮助车企划分诊断流量、地图更新流量、用户娱乐流量等多个通道,保障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独立性与网络可控性。

“我们支持一车多APN方案,并能在平台上实时监控每辆车的流量消耗和连接状态,还可根据地理位置自动切换运营商网络。”

此外,WirelessLogic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也推出定制套餐,例如在美、欧、东南亚三个地区统一接入三个不同网络,但在平台端呈现为一个客户账号,便于统一结算和用户体验一致性。

技术基础:从eSIM到大规模应用

据介绍,WirelessLogic的核心技术栈围绕eUICC、Multi-IMSI、RSP(远程SIM配置)等展开。通过SGP.32标准,WirelessLogic可实现SIM卡预写入多个运营商配置,终端落地后即可通过OTA激活对应网络,无需用户干预。

“我们的eSIM不是传统意义的单网络配置,而是通过本地化的Multi-IMSI种子机制,实现自动化网络切换。”何高尔介绍。

此外,为解决跨国设备的连接延迟问题,WirelessLogic在全球部署近20个PGW(分组网关)节点,实现毫秒级响应,加速终端首次激活与后续切换的流程。

这一套体系,特别适合出海厂商批量部署设备,如同时向欧美、亚太、中东市场投放产品时,避免了对每个市场分别处理SIM卡申请、激活、配套系统的繁琐流程。

立足全球,拥抱中国市场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Transforma Insights发布的全球IoT服务商评比,WirelessLogic位列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的领先梯队,与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传统电信巨头并列。相比之下,国内几家知名设备厂商虽然在硬件上具备优势,但在全球流量聚合、分发、管理层面,尚缺乏类似能力。

“我们是少数可以在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同时拥有本地网络资源与漫游签约能力的虚拟运营商。” 何高尔表示。

2024年5月,WirelessLogic中国业务启动,深圳子WirelessLogic正式运营。WirelessLogic明确提出“全球能力+中国速度”的市场策略,通过灵活套餐组合、专属项目对接、本土客户服务体系,适配中国制造出海企业的真实需求。

“我们理解中国客户在出海项目中的特殊诉求,比如不希望一次性购买大量数据包、希望分季度按需付费、需要精细的运营商流量报表,我们都可以做。” 何高尔表示,WirelessLogic针对中国客户推出了按日、按周、按月计费的全球套餐,支持动态调整,广泛应用于中小型设备商、项目试点用户、以及尚处于市场测试阶段的终端产品。

在管理维度方面,WirelessLogic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平台,可视化展示所有活跃设备的位置、状态、使用情况,支持远程禁用、重启、流量上限提醒、信号异常告警等功能,为设备售后和远程技术支持提供数据基础。

据介绍,在与中国品牌出海车厂合作中,WirelessLogic已成功帮助多个新能源品牌解决欧洲合规接入问题,特别是ECALL系统部署、APN通道划分及漫游数据包优化等关键技术痛点。

在智能摄像头和安防领域,WirelessLogic客户包括出货量千万级别的摄像头制造商。通过提供全球漫游SIM卡及混合组网方案,客户实现了Wi-Fi+蜂窝双连接备份,大幅降低信号丢失率与安装难度。

而在穿戴设备领域,WirelessLogic也正在积极与国内厂商接洽,围绕手表、翻译器、健康监测设备的全球连接方案提供定制服务,尤其关注电池功耗优化与本地资费定制。

下一代通信技术趋势及判断

“eSIM不是目的,而是起点。”何高尔总结说。他指出,下一代通信连接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手中有多少张卡,而在于能否通过平台把复杂连接关系管理清晰、部署简单、维护方便。

据介绍,WirelessLogic正在投资研究下一代通信能力,如轻量级5G RedCap应用、基于平台的端到端加密通信,以及与AI设备连接能力的打通。

“设备多元化、连接碎片化,这是趋势。我们要做的是:为复杂问题提供统一的接口。”

对于未来通信技术演进,何高尔指出:“从SGP.22到SGP.32,物联网连接标准的核心在于提升灵活性与自动化程度,尤其面向百万级设备部署场景时,如何实现平台一键推送配置,是决定运营效率的关键。”

他还特别提到:“以前的eSIM标准更多是为手机设计,用户需通过APP主动下载配置,而SGP.32允许平台端直接下发运营商配置,更适合物联网批量场景。”

另一方面,WirelessLogic也关注5G在物联网场景中的渗透,尤其是eMBB和URLLC能力对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行业的推动。当前,WirelessLogic重点仍聚焦于4G LTENB-IoT等广覆盖低功耗网络的集成应用,并持续评估5G RedCap、6G标准的技术路径。

最后,在物联网迈入大规模部署、跨国运营的新阶段,WirelessLogic的角色正从“连接服务商”向“连接管理专家”演化。连接已经不是难题,难的是如何管好这些连接——在不断变化的网络、法规、场景中保持稳定、可控、高效。

在未来,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连接越来越复杂、应用越来越深入,一个真正的“万利全球通”,正是在无数企业从出海到全球化之路上的关键节点。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