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中国芯片关税细则出台,充满智慧且暗含反击

04/14 12:40
593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已经于4月10日12时正式落地。“原产”和“美国”如何界定,成为半导体产业关注的焦点,业界主要有以下疑问:

1:美国芯片公司总部不在美国,它们的芯片算不算原产于美国?

2:总部在美国的芯片公司,芯片在中国台湾制造,在东南亚封装,这种芯片算不算原产于美国?

3:脑洞较大的朋友还提出芯片“阳澄湖”洗澡的想法,美国企业设计的芯片通过第三国转港,或者在第三国简单组装是否可以合规避免关税?

前几天对美加征关税的政策刚刚出台,芯谋研究在上一篇文章中预判,原产于美国的芯片的认定,主要看产品发生实质改变的地点,也就是流片所在地,因而对国内进口影响不大。随着关税开始执行,具体征税规则也水落石出,芯谋通过对多个信源交叉求证获悉,“原产于美国”的芯片的认定,以在何处流片生产为准。

美国的Fabless基本在美国之外流片,美国的IDM企业,也多数在美国之外设有晶圆厂。所以中国进口的美国芯片,基本都是在美国之外的工厂“流片生产”。这种美国+的格局保证了现在中国大陆进口的芯片可以规避关税,导致芯片连“阳澄湖”洗澡都不需要,只要换个“标签”就可以规避关税。

如果真要用关税针对美国芯片,可以从芯片不同环节提供的价值,以及最终利润流向等来认定。但这种加征关税的方法并不如现在的认定办法高明,现在的认定办法还是延续关税大战之前的认定原则。这是国家根据中国电子产品行销全球的现实需要,做出灵活处理,同时现行规则还暗含着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反制——可能导致美国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向美国之外转移。

美国设计的芯片因为美国+的布局基本不受关税影响,而美国设备就可能会受到影响。虽然美国三大半导体设备企业在亚洲和欧洲大约有超过20个工厂,但美国总部生产的约占总出货量的60%-70%。这些设备企业虽然能够规避一部分关税,但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会受到影响。

目前欧盟还在与美国做关税谈判,要求取消加征的关税。如果不能取消对欧洲加征的关税,欧洲也会对等报复,而且还要对美国互联网企业在欧洲的服务贸易提高税率。如果欧洲也与中国一道对等报复,让关税大战长期持续,美国设备企业肯定会如同美国Fabless与IDM一样,加大美国之外的产能来规避关税。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特朗普的关税不仅没有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反而让美国的芯片制造更加趋向于留在美国+,美国本土原有的高端设备制造开始大幅外包,没有实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反而更加强化了Make America Outsource Again。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芯谋研究(ICwise),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中国专注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公司,以 "独立 专业 权威"为原则,以"芯动中国,谋略天下"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行业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