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功率半导体领域持续升温。智新半导体和瀚薪科技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近期频频传来订单增长的喜讯:
● 智新半导体:IGBT模块产量在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70%,3月的产量突破3.7万只。
● 瀚薪科技:2025年一季度碳化硅产品出货量约600万颗,其中车载产品突破350万颗。
两家企业的亮眼表现不仅反映了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功率半导体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智新半导体:一季度IGBT模块增长170%
4月7日,智新半导体对外披露,2025年一季度,智新半导体IGBT模块产量同比增长170%。
智新半导体表示,自2024年4月量产以来,经过10个月时间爬产提能,截至目前他们的IGBT模块已稳定突破1440只/日,今年3月的产量突破3.7万只,创历史新高,综合产能较2024年第四季度再提升10.7%,超过满产设计日产量目标。
据“行家说”了解,智新半导体是东风汽车集团与中车时代半导体两大央企于2019年成立的合资企业,东风集团旗下智新科技持股48%,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持股47%。
目前,智新半导体在湖北武汉经开区布局了2条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包括IGBT和碳化硅)。
智新半导体生产部负责人在今年初曾表示,2024年他们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均产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超2400只,年产量同比增长两倍多。
同时,智新半导体公司相关负责人还透露,“2025年客户订单有望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后续,公司将适时投建第三条产线,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
具体来看,智新半导体的模块生产线项目进展如下:
● 一期产线:2021年建成,年产能30万只,实现华中地区首只量产IGBT模块下线;
● 二期产线:2024年4月投产,总投资1.63亿元,兼容生产400V硅基IGBT和800V碳化硅模块,新增产能40万只/年;
● 三期规划:2025年启动第三条产线建设,规划年产能50万只,目标总产能120万只。
在碳化硅模块技术方面,智新半导体采用纳米银烧结与双面水冷塑封技术,模块体积减小40%,热阻降低25%;2024年其二期产线实现SiC模块小批量投产,规划2025年产能提升至2万只/年。
瀚薪科技:一季度碳化硅出货量达600万颗
4月2日,瀚薪科技对外批量喜报,该公司2025年一季度整体产品出货量约600万颗,其中车载产品出货量成功突破350万颗。 瀚薪科技还表示,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7家国内外头部车企不同车型核心部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机(OBC)、直流转换器(DC-DC)、空调压缩机、逆变器以及直流快速充电桩等。其中在BMS领域,瀚薪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瀚薪科技2019年入驻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根据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进一步信息披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瀚薪科技与宁德时代、扬杰科技、汇川技术、中车时代半导体、华联半导体、美的威灵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Tier 1公司已将产品输送到比亚迪、小鹏、蔚来、东风、红旗、德国大众、韩国现代等车厂,目前已实现量产。 累计出货量方面,根据此前的报道,瀚薪科技2020至2022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截至2022年底,上海瀚薪的车规级碳化硅二极管、MOSFET累计出货量超3000万颗,其中MOSFET累计出货量1000万颗。 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总部位于上海青浦区,股东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汽集团、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 生产线布局方面,2024年9月,瀚薪科技全资子公司--浙江瀚薪芯昊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碳化硅器件及模块研发和封装项目”启动仪式。
据介绍,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占地总面积为88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2.14亩,预计在2026年6月开始投产运营。到2028年6月项目全面达产后,将能够每年生产30万台碳化硅功率模块和5000万颗碳化硅功率器件。届时,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人民币,并为当地政府带来超过3000万元的税收收入。
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
碳化硅是新能源和工业电气化的技术发展方向,2025年5月15日,“行家说”将在上海举办“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本届大会将邀请SiC头部厂商、下游终端应用厂家等产业链核心玩家,共同探讨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技术应用等关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