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新战线!英伟达完成收购!

04/08 15:30
40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已完成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Lepton AI的收购。此次交易价值数亿美元,标志着英伟达在GPU租赁市场上的进一步扩展。

Lepton AI成立于2023年,其核心业务是通过云服务转售英伟达的GPU,当前其主要竞争对手为TogetherAI等公司。

Lepton AI于2023年5月从CRV和Fusion Fund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与此同时,比其早成立约一年的竞争对手Together AI已筹集了超过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该知情人士表示,收购完成后,Lepton AI的联合创始人贾扬青和白俊杰将继续留在英伟达,确保两家公司在战略整合上的顺利进行。

收购Lepton AI,是英伟达战略转型中的一步。在AI算力领域,英伟达曾凭借CUDA生态建立起近乎垄断的硬件优势。然而,随着亚马逊AWS、谷歌云等云服务商推出自研芯片(如TPU、Trainium)并祭出低价租赁策略,英伟达的“芯片+软件”模式开始遭遇挑战。Lepton AI的加入,为英伟达的硬件加载了“云原生引擎”——其Python SDK、HuggingFace集成工具链与CUDA/TensorRT生态形成互补,使英伟达得以直接提供“芯片+云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整合的深层逻辑,在于构建一个“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生态。通过垂直整合,英伟达不仅能降低客户对单一硬件的依赖,更可利用Lepton AI的智能调度系统,将GPU可用性提升至99.9%,实现跨云平台的算力无缝迁移。这种生态壁垒,远比单纯的硬件性能更难以被复制。

在算力租赁市场,英伟达的目标早已超越卖芯片的初级阶段。Lepton AI无需自建数据中心的轻资产模式,使其能够以极低成本整合AWS等云服务商的GPU资源,以每GPU小时仅多花几分钱的定价策略,将算力服务渗透至中小型企业与开发者群体。

这种模式的颠覆性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算力租赁的规模经济逻辑。通过可视化工具和统一API,Lepton AI将复杂的算力调度简化为“一键式”操作,让初创企业无需投入巨额硬件成本,即可获得媲美巨头的算力支持。这种技术普惠策略,不仅为英伟达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更可能重塑整个AI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规则。

英伟达收购Lepton AI的另一重战略意义,在于推动行业从“硬件性能比拼”转向“生态整合效率”的竞争。随着全球AI算力市场的增长,各大云玩家正在加速自研芯片与平台协同,全球算力市场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质变。

在这种背景下,英伟达通过Lepton AI构建的差异化服务生态,体现其战略纵深。一方面,其技术普惠策略降低了开发者获取尖端算力的门槛,加速了AI技术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与硬件优势的结合,英伟达可更高效地管理分布式算力资源,降低对云厂商自研芯片的依赖。这种“硬件+服务”的双重护城河,使其在应对“去英伟达化”风险时更具韧性。

可以说,通过收购Lepton AI,英伟达不仅巩固了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更开辟了对抗云巨头的新战线。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