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冲突自2018年开始加剧。2025年4月2日,美国正式实施“对等关税”,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的关税。美国政府将这一政策作为旨在减少巨额商品贸易逆差、恢复制造业基础并保护技术优势的回应。
中国则在同一天宣布,依据相关法律,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以回应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
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中国对美国加征34%的关税,将对中美之间的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涉及到供应链、技术研发、市场竞争、消费者价格等多个层面。具体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1. 直接成本上升与供应链调整
进口设备与材料成本上涨:美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中国半导体企业依赖于美国的设备(如拉姆、应用材料等)与高端芯片(如GPU、CPU、FPGA等)。加征关税将导致这些设备和芯片的进口成本增加,可能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成本,这将间接导致下游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的价格上涨,汽车产业链影响也比较大(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
供应链多元化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中国企业可能加速从非美国家如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寻求替代供应商。尤其是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东京电子、爱德万、信越化学等,能够提供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然而,由于许多核心技术依然依赖美国,短期内完全替代仍然面临较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挑战。
2. 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大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本土企业加速设备、材料和芯片的自主研发。例如,紫光展锐、海思、瑞芯微等国产半导体厂商可能加速推进其在中低端市场的产品渗透,取代美国产品。然而,技术瓶颈仍然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在先进制程技术方面,短期内仍难以实现与美国企业的竞争。
产能扩张压力:随着关税政策的推动,国内半导体企业可能需要快速扩展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生产能力,以便缩小跟国外的差距。但由于对关键设备的依赖,国产生产线的产能扩张可能面临延迟,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可喜的是,近期深圳出现了半导体设备界的扛把子新凯来,其在展会上亮相了刻蚀、镀膜、量检测等多种设备。
3. 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冲击
市场份额流失:美国高通、英特尔、美光等半导体企业可能面临中国市场的压力。由于关税壁垒,中国可能更加倾向于采购其他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欧洲)的半导体产品,从而影响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产业链转移风险:为了规避关税,美国半导体企业可能将部分生产环节迁移至东南亚或墨西哥等地区。这将加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分散化,并可能改变现有的国际竞争格局。
4.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
中美技术脱钩与“双轨制”供应链:随着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的逐步脱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可能形成两个阵营——美国主导的供应链和中国主导的自主供应链。台积电、三星、日月光等代工厂商在此过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美技术博弈也可能迫使这些公司在中美之间选择站队,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布局。
第三方市场博弈:欧洲、日韩等地区可能在中美两国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地区的企业可能在某些关键领域与中国合作,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进而改变全球市场的竞争结构。
5. 长期技术竞争与政策博弈
研发投入加大:中国可能通过H公司、各种基金等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推动自主研发,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然而,低效补贴和重复建设问题也可能会随之而来,因此如何提高投资效率,避免无效竞争,成为关键课题。
美国的技术反制:美国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实施“技术围堵”策略,尤其在芯片设计、生产设备等领域,去年年底美国已经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进行了大氛围制裁。这将迫使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自给自足,推动技术突破,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国际合作变化: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变化,欧洲、日韩等国家可能成为中美争夺的合作伙伴。中国可能需要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技术合作,补充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短板。
6. 消费者与行业影响
终端产品涨价:手机、汽车等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尤其是美国企业主导的芯片(如高通的骁龙芯片)。加征关税直接提高了中国手机厂商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高端手机,如搭载高通骁龙芯片的高端机型,可能面临更高的定价压力。
手机市场的分化:由于美国芯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可能受到限制,中国手机厂商可能转向采购联发科、三星等非美国供应商的芯片,这有可能推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加剧。国产芯片的崛起,如紫光展锐、海思等也可能在中低端手机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
高端市场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形成竞争力,但在高端市场,尤其是GPU、HBM存储芯片等领域,仍然依赖美国技术。若不能获得先进的芯片,中国高端手机的竞争力可能下降,进而影响AI等关键技术的推广。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将对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既带来短期的供应链成本上升,也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推动力。虽然技术上仍存在不少瓶颈,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发展。
如您有问题,请联系老虎说芯,备注姓名+公司+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