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电控月薪10K→年薪25w,IC验证硬核通关攻略!

04/03 10:23
818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大家好,我是小f。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从电控工程师转行到数字IC验证工程师的经历。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回顾起来,我感慨万千。

初识转行的契机

在2021年硕士毕业后,我怀着对新能源的热情进入职场。作为一名整车电控工程师,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仿真控制软件的开发上。起初,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局限性。在二线城市,电控工程师的月薪很难突破15K,而技术迭代的速度也让我感到无比焦虑。

我曾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看到一位在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的大学同学向我展示的年终奖,心中不禁震惊。相同的学历背景,数字验证工程师的薪资几乎是我的两倍!

晚上聚餐结束后回到家,我开始思考,同行业的我是不是也能从事IC行业呢?于是我开始深入了解IC芯片行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领域,尤其是数字验证岗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经过几周的网上调研和与家人商量后,我决定转行,加入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领域。

报名IC修真院

经过多方对比,我在IC修真院报名了验证课程。作为一名零基础的转行者,刚开始学习时,我感到无比吃力。

SystemVerilog的面向对象特性、UVM验证框架的层次结构,这些概念完全打破了我对建模仿真的开发认知。第一周的课程让我感到无比迷茫,仿佛在听天书。

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我决定充分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和周末进行学习。每天晚上,我都会花几个小时来消化课程内容,做笔记,完成作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节奏,知识点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在项目实践中,我面临异步FIFO验证的任务。为了搞清楚跨时钟域的问题,我连续三晚在直播间里向老师追问,直到弄明白为止。老师总是说:“芯片验证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保持着近乎苛刻的学习节奏。通勤时间,我用手机刷EDA工具操作视频;午休时,我在办公室学习sv语法的代码实践;周末则是在房间里看本周的直播回放课,有些比较难理解的课程,我需要放慢倍数,反复观看两遍以上。

最难忘实战项目阶段,为了把UART模块验证完成,有一次凌晨三点还在调试仿真报错的问题。但是当看到最终覆盖率报告显示100%时,那种成就感让我感到无比骄傲。

求职过程中的挑战

课程结束后,我开始了求职之旅。虽然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充满信心,但面对市场竞争,我还是感到了一丝紧张。我投递了多份简历,参加了几场面试,但初期的求职过程并不顺利。

在面试中,我遇到了一些质疑。有的面试官直接问我,电控相关的仿真建模经验对芯片验证有什么价值?我一度感到无从回答。但我很快调整了策略,将目标锁定在快速发展的初创公司。

在IC修真院就业老师的建议下,我把简历重点放在学习期间完成的uart项目经验,特别是环境搭建和覆盖率百分百的成果展示。

经过几次面试,我终于迎来了第八次面试。在一家专注于AI芯片的初创公司,面试官经过几次问题之后,对我的Debug过程印象深刻。在后续技术面试中,面试官要求我在白板上画出完整的验证框图,并现场编写功能覆盖率的代码。

得益于课程中的反复演练,我不仅完整作答,还口述了模块级验证方案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实战能力是他们最看重的。

最终,我收到了这家初创公司的录用通知。与之前的电控开发相比,我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工作节奏。这里的每个验证周期都精确到小时,RTL代码的任何漏洞都可能造成数百万流片损失。

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入职三个月后,我独立完成了时钟门控验证。每当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取得进展,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通过这段转行经历,我深刻体会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IC修真院的系统化培训,不仅教会了我验证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芯片设计的敬畏之心。

如今,我利用周末时间进修形式化验证课程,朝着资深验证工程师的目标稳步前进。

站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时代潮头,我的故事或许只是万千转行者的缩影。正是这些勇于突破舒适区的个体选择,共同构筑起中国芯跳动的技术脉搏。

正如我在工作笔记扉页写下的那句话:“从晶体管到系统级验证,每个工程师都能在硅基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

点赞
收藏
评论2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