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2025年3月28日至30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议题。
以下提炼了部分参与者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发改委
1.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资质集团化管理改革。
2.整治市场乱象,打击价格战、虚假宣传,规范招商引资和地方保护。
3.技术创新,支持固态电池、高级别智能驾驶、车规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关。
4.开放合作,深化国际研发合作,支持外资企业融入产业链,助力企业“走出去”。
工信部
1.技术突破与规模优势,量产快充、L2辅助驾驶普及,出口量全球第一。
2.四个转变方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底层技术突破、多产业融合、全生命周期服务。
3.具体措施,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L3准入试点)、以旧换新、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L3将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
1.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产品及产业链上领先全球 3-5 年,需抓住窗口期推进开放创新,加速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
2.电动化是上半场改善性变革,智能化是下半场颠覆性变革,智驾技术将成为安全出行的核心保障。
3.通过璇玑架构实现智电融合,推动全场景智能驾驶普及,2024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47%,预计 2025 年持续提升。
雷军(小米集团董事长)
1.小米入场时机成熟,技术、供应链与用户习惯均已完善,SU7 Ultra 定价超 50 万仍热销,验证国产高端化突破。
2.小米 5 年累计投入 1050 亿元,2025 年计划再投 300 亿元,聚焦底层技术研发与生态构建。
3.用户对小米品牌信任度高,SU7 首月锁单超 8 万辆,60% 为 “天使单”,体现市场对科技平权的认可。
李想(理想汽车 CEO)
1.理想兼具传统车企造车经验与互联网公司软件能力,星环操作系统开源后将替代 AutoSar,响应速度提升 1 倍,稳定性提高 5 倍。
2.通过开源推动智驾技术标准化,降低车企研发门槛,加速高阶智驾在 10 万 - 20 万元主流市场普及。
李斌(蔚来汽车 CEO)
1.蔚来累计研发投入 600 亿元,2024 年达 130 亿元,重点用于换电网络(3206 座)与自研芯片(5 纳米智驾芯片替代 4 颗英伟达 Orin)。
2.承认管理存在浪费,未来将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规划 3 万座换电站,巩固换电生态优势。
何小鹏(小鹏汽车 CEO)
1.飞行汽车突破,小鹏汇天累计投入超 100 亿元,2025 年再投 30 亿元,2026 年计划量产交付,目标 5 年内成为日常通勤工具。
2.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或达 2 万亿美元,通过工厂建设(广州年产能 1 万台)与飞行营地布局(2026 年 500 家)推动商业化。
欧阳明高(中科院院士)
1.固态电池预计 2030 年后规模化量产,需关注硫化物电解质与锂负极技术突破;液态电池仍需优化安全性,解决热失控信任危机。
2.2030 年风电光伏装机超 30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 50%-60%,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陈清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1.新能源汽车进入稳定发展期,需戒骄戒躁,巩固电动化基础,同时应对智能化竞争焦点转移。
2.跨界融合成为趋势,车企独行单干难度大,需与科技公司合作,共享资源构建技术生态。
尹同跃(奇瑞董事长)
1.奇瑞出口量连续增长,2024 年超 114 万辆,通过本地化生产(西班牙 EBRO)与技术适配(欧洲环岛场景智驾)突破海外市场。
2.智驾技术下探至 6 万元级车型(如小蚂蚁智驾版),推动 “油电平权”,计划 2025 年全系搭载高阶智驾。
邓承浩(深蓝汽车 CEO)
1.中国汽车品牌将经历洗牌,最终可能形成不超过 20 个主流品牌,头部企业需强化差异化竞争力。
2.流量成为重要竞争要素,车企需平衡产品力与用户运营,避免低价内卷。
2025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举办的第十一届,本届大会凸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 “技术深化 + 全球化” 的深水区。头部企业加速智能化布局和固态电池的突破,新势力探索多元化场景(飞行汽车、换电生态),传统燃油车企与科技公司深化协同。
未来十年,更是电动车行业加剧洗牌的10年,企业会争取更大创新,特别是在固态电池和智能驾驶的研发方面,让油电和智驾真正做到平权,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产业格局加速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