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锂电企业出海潮
    • 全球锂电扩张进入关键备战期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备战全球市场 锂电企业资本动作不断

03/07 10:20
89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全球锂电扩张进入关键备战期。

近期,动力电池产业链资本动作密集。

在下游车端,3月4日,比亚迪宣布完成港股配售,募资总额为435.09亿港元(约合407亿人民币)。据悉,这是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也是香港市场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将港股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提升其生产设施以及用于营运资金补充。

在中上游的电池环节,1月底,正力新能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格林美开启港交所上市筹备工作;2月中旬,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正式递表港交所,中伟股份开启港交所上市筹备工作;2月底,国内锂电装备龙头先导智能公告,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可以说,开年以来,动力电池产业链资本动作密集。整体来看,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在资本扩张上已经全力备战海外。

根据高工锂电此前的梳理,2024年底到2025年初,受到近几年产能退潮、价格战影响,国内的锂电项目增长出现放缓,但与之相对的是,海外锂电项目仍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同锂电环节的企业陆续出海,2024年底,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均公告将投资超百亿元投资海外电池工厂,此前电池、材料企业在海外谈定的合作项目也路线开工,锂电企业海外的建设项目并没有受到国内行情扰动。

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产业链出海的步伐从未停止,在此时期,各大车企、电池、材料企业集体将资本触手伸向海外,又有何原因?

锂电企业出海潮

在锂电产业的发展历史上,发生过多起的出海潮流,最近一次则集中在2022年前后。

彼时,来自锂电产业不同环节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开启了海外拓展之旅。天赐材料2022年拟在摩洛哥投资设立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及销售业务,并计划开展美国德州
“年产 20 万吨电解液项目” 前期准备工作;杉杉股份2022年公告在芬兰投建10万吨锂电负极一体化项目;格林美计划在印尼设立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第一条年产 3 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当年,电池企业也陆续获得海外大单,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获得宝马近百亿欧元订单,还有部分锂电企业在瑞交所发布GDR,吸引海外投资者,等等。

2022年前后,锂电企业出海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出海,辅之以资本出海,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电池企业、材料企业、新能源车企都陆续开启海外投资建厂。如今来自,此前在海外投建的工厂项目部分已进入投产阶段。

到了2025年,锂电企业在出海方面仍与海外工厂建设有关,如亿纬锂能近期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进入投产,海四达也在马来西亚投建圆柱电池工厂。

但是在资本市场的海外拓展则成为了新的重点,特别是以港交所为核心的海内外资金中转平台,正聚集越来越多的国内头部锂电企业。

全球锂电扩张进入关键备战期

锂电企业出海诉求的转变,既与企业自身的需求有关,也和全球市场竞争有关。

2022年前后,国内锂电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海外市场更多作为一个新兴的增长点,且对于供应链建设而言,锂电产业链路长,工艺复杂,也使得其早期的出海更多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如今,国内锂电市场增速放缓,锂电池的出货更依赖于细分赛道和新兴市场的增长。相对的,海外动力电池市场潜力尚未完全挖掘,且随着海外工厂逐渐落地并实现投产,优化设计、工艺、成本,从而形成更大规模,更可复制的海外产产能则成为电池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多数企业公告的情况看,锂电企业加快海外资本市场布局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募资需求。

海外产能扩张相比于国内成本高昂,不仅有前期的厂房建设、土地使用、人才招聘,后期的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恰逢近年来,国内锂电市场增速放缓,不少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加上愈演愈烈的技术竞争,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仅仅依靠国内的现金流收入难以完全支撑海外项目的扩张。

而在国内资本市场,锂电企业上市趋于饱和,国内主要的锂电企业基本完成上市。相比之下,海外由于锂电产业链的空白,资本市场中仍有锂电企业的上市空间。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未来几年,全球锂电市场的争夺将逐渐从备战走向正面对抗。不论是国内车企,还是国内中上游的锂电企业,将直面海外竞争对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抢占市场份额。

根据目前在建的电池工厂施工进度以及产能爬坡速度,2026年前后,海外锂电产能将集中释放,届时,中国锂电企业在产能集中释放期间也需要大量的资源开拓市场。

与此同时,技术方面的比拼也正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海外主要电池厂商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并从三元技术路线过渡到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背景下,国内电池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研发实力,巩固技术优势。

可以说,在从备战海外走向全面争夺海外市场的转变中,中国锂电企业更需要借助海外资本市场,补足“弹药”打赢动力全球锂电竞争的的技术战、品牌战和产能扩充战。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