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前言
芯片供电电源为什么上电的时候有最大允许斜率的要求?这事儿的来源在哪里?其实还真不是厂商没事找事。它背后牵扯到芯片内部的工作逻辑、电路保护和长期可靠性。
电源上电斜率,简单说就是电压从0V蹦到工作电压,比如3.3V时,电压涨得有多快,单位一般是V/ms或者V/μs。比如厂商要求“最大上电斜率不超过0.1V/μs”,意思是电压每微秒涨不能超0.1V。太快或者太慢,都可能让芯片“懵圈”甚至挂掉。
Part 02、为啥要限制最大斜率?
这得从芯片内部咋工作的讲起,芯片上电不是简单上电就完事儿,它里头有一堆电路得按顺序醒过来。斜率太快,可能会让这些步骤乱套。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 内部时序得有序启动
芯片里头有电源管理单元(PMU)、锁相环(PLL)、复位电路啥的,这些玩意儿得按一定顺序启动。比如复位得比时钟先起来,时钟得比核心逻辑先稳。斜率太快咋了:电压嗖一下上去了,内部电路还没反应过来,可能复位没完成,PLL没锁住,逻辑就乱跑了。结果就是芯片锁死Latch-up了,甚至直接不启动,当然也可能会导致芯片老是复位失败。
2. 防浪涌电流损坏芯片
电源电压涨得快,芯片内部电容(寄生电容和去耦电容)得猛冲电,电容的电流I=C×dV/dt,斜率(dV/dt)大,电流就大。斜率太快产生的浪涌电流Inrush Current可能冲过芯片内部MOS管的耐受极限,把栅极或者电源线烧坏。从而芯片短路或者局部过热,长久下去芯片会完蛋。
3. 锁存效应(Latch-up)
CMOS工艺的芯片内部有寄生PNPN结构,电压跳太快可能触发这结构导通,形成低阻通路。斜率太快电源和地之间直接短路,电流蹭蹭涨,芯片发热冒烟。后果就是芯片当场挂,或者有潜伏损伤,过几天才挂掉。
4. 多电源域协调
现在芯片,尤其SoC、FPGA经常有多个电源域,比如1.2V核心、3.3V I/O,这些电压得按顺序上。斜率太快会导致某个电源跑太快,别的还没起来,内部电平不匹配,可能让I/O口灌电流或者逻辑错乱。后果就是芯片启动失败,或者I/O口烧坏。
所以要仔细看芯片规格书有没有要求,如果有要求在电路设计时得把这斜率管好,可以通过RC电路,比如电源输入加个电阻和电容,斜率≈1/(R×C)。比如3.3V要1ms爬完,选10Ω和100μF就差不多。或者像LDO芯片有个SS引脚,外接电容就能控斜率。多电源时,用电源管理PMIC控制启动顺序和速度也可以。
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