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软硬PCB 设计加固难题破解,打造优质电路!

03/05 08:50
73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软硬结合PCB,结合了软板和硬板的优点,在电子设备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设计与普通软板或硬板有很大不同,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柔性分区线设计要点

  • 粗细线过渡:为防止线路因突然膨胀或收缩而受损,粗线与细线的衔接处应设计成撕裂状,避免线条突变。
  • 拐角处理:采用平滑的拐角形式,避免尖锐拐角,以保障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 垫片及焊盘设计规范

  • 在满足电力传输需求的前提下,垫片尺寸应尽量最大化。
  • 焊盘与导线连接部位的过渡线,需摒弃直角设计,采用平滑过渡方式。
  • 独立焊盘要设置焊趾,以此增强支撑效果,提升焊接的牢固程度。

3. 尺寸稳定性保障策略

设计中应增加铜质部分,尤其是在废料区,规划更多实心铜质泊位,以减少变形风险,并且提升整个刚柔PCB的尺寸稳定性。

4. 覆膜窗设计诀窍

  • 手动对准孔设置:增设手动对准孔,能够显著提高覆膜过程中的对准精度,确保生产工艺的准确性。
  • 窗口尺寸考量:窗口设计需充分考虑胶水流淌范围。一般而言,窗口开口应比原设计稍大,具体尺寸依据ME提供的设计标准而定。
  • 特殊开窗模具:针对小而密集的开窗需求,可采用旋转冲头、跳跃冲头等特殊模具设计,以实现精准加工。

 

5. 刚性挠度过渡区设计要点

  • 线条过渡要求:线条在过渡区需实现平滑过渡,且线条方向应与弯曲方向保持垂直,以保障弯曲过程中线路的正常工作。
  • 导线分布原则:导线应均匀分布于整个弯曲区域,避免局部集中或稀疏。
  • 导线宽度及工艺限制:导线宽度在弯曲区域应尽可能最大化,同时,过渡区域严禁采用PTH设计、Coverlay和无流动PP设计,防止影响弯曲性能。

6. 有气隙要求的柔性区域设计规则

  • 通孔限制:柔性区域中需要弯曲的部分,严禁设置通孔,防止弯曲时线路损坏。
  • 保护铜线设置: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在线路两侧添加保护铜线;若空间不足,则可在弯曲部分的内R角处增设保护铜线。
  • 线路连接形状:线路的连接部分应设计为弧形,以适应弯曲需求。
  • 弯曲面积优化:在不影响产品装配的前提下,弯曲面积越大,效果越佳。

7. 其他关键注意事项

软板的工具孔,诸如冲孔、ET、SMT定位孔等,严禁共用,以免影响精度与性能。

8. FPC加固材料全解析

FPC(柔性电路板)在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但因其机械强度低、易开裂,常需与增强材料结合来提升强度。常见的FPC加固材料如下:

  • PI加固:公差可精准控制在±0.03mm以内,具备高精度与良好的耐高温性能(130°C - 280°C)。其厚度规格丰富,包括0.075mm、0.1mm、0.125mm、0.15mm、0.175mm、0.2mm、0.225mm、0.25mm。
  • 钢板加固:该方式需手动组装,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钢板加固厚度一般为1mm、0.2mm。
  • FR4加固:当厚度小于1mm时,公差可控制在±0.05mm以内;厚度为1.0mm时,公差为±0.1mm。厚度规格有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1.6mm。

每种加固材料各有优缺点:PI公差小但硬度不足,FR4较厚时公差较大,钢板坚硬但返工难度大。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

若您在上述复杂的设计要点中感到困惑,或是在 FPC 加固材料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别担心!无论遇到何种难题,都可以来找小编哦!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