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介绍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诫大家不要把驾驶辅助功能当作自动驾驶使用。无论厂家吹得多厉害,也改变不了当下智驾水平仅处于L3级以下水平的事实。
我再次呼吁大家在自动驾驶技术足够成熟之前,要把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交给智驾系统。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上另外一个重要技术——“车联网”。
车联网的概念是在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正式提出和应用始于2010年,随后逐渐成为智能交通和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新能源汽车无线通信技术 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蜂窝网络(1G~5G)的发展,也提到了C-V2X、紧急呼叫等技术,这些都是车联网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车联网?
先看看DeepSeek是如何回答的。
再看看百度百科的定义。
可以看到,不同网络平台给出的答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下车联网的发展历程,彻底把它搞清楚。
1. 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开始普及,很快2G通信技术就被应用到了汽车上。
1995年,通用汽车联合EDS、休斯电子成立了OnStar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为汽车提供紧急呼叫服务。
它的核心是车辆发生事故后,可以对外拨打电话进行求救。正是因为2G技术的普及,才得以让这种技术出现在汽车上。
1996年,OnStar在芝加哥车展上正式推出,并率先搭载在凯迪拉克车型上。
此后,OnStar不断改进和升级,1997年时发布了业内第一个远程诊断技术。
我认为这是车联网的萌芽时代,OnStar也成为车联网的鼻祖。
2. 初步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
进入21世纪,OnStar持续进化。
2003年,开始提供碰撞自动求助服务。
2009年,推出了包括车辆追踪、被盗车辆远程减速和远程阻止点火的车辆安防服务。
这一时期,车联网服务仍然以车辆安防为主。
3. 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代中期-2020年代初)
到了2011年,智能手机在国内兴起,许多人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我们进入了4G移动互联网时代。
很快,4G智能手机开始与车辆结合,让车联网在汽车上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2016年,上汽荣威RX5,成为国内首个搭载4G 车联网的车型,年销量达到30万台。
那时,能上网的车机(MP5)与手机APP是车辆网联化的象征。借助于4G网络,在车机上可以听在线音乐、可以看视频、查看天气...在手机APP上则可以远程查看车辆状态,可以远程进行控车,如:远程解闭车门锁、远程空调、预约充电等。
手机APP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主机厂云平台(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及车上的远程监控终端(T-BOX,Telematics BOX)。
于是,车联网产业链就诞生了,有专门做TSP、APP等软件开发的,也有专门生产T-BOX、车机等零部件的。
在燃油车上,这些都是选配,而GB/T 32960《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则让T-BOX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装载率大幅度提升,养活了一大批生产T-BOX的厂家及人员。
本人也是该标准的受益者之一,从2017年毕业开始就在干车联网,准确来说就是搞T-BOX、APP、TSP这三块。
这十年是车联网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同质化严重。
各家的功能都差不多,过来过去就那些,你有的,我也有,没有什么技术壁垒。
A企业新发布的车型搭载的功能,B企业找到A企业的供应商,很快就能复制一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搞车联网的人都很郁闷,想搞创新,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很难搞出杀手锏式的功能。
2019年,5G技术开始商用,让汽车界又开始兴奋起来,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探索5G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生怕比别人慢半拍。
截止到这里,我们讲的都是“狭义”的车联网,接下来,“广义”的车联网就出现了。
4. 成熟与创新阶段(2020年代中期-至今)
在车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动驾驶技术也发展迅速。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高昂的成本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制约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同时,仅依赖于单车智能,还是无法让车辆适应各种道路环境。于是业内提出了让车与万物(车、道路、云端...) 交互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方向,以弥补单车智能的局限性。
即将“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相结合,实现自动驾驶。
于是,具备5G+C-V2X能力的终端被视为T-BOX的未来,同时出现的还有RSU(路边单元)。
这一设想依赖于大规模基建,短期内在全国铺开不太现实,于是各种示范区、先导区陆续出现了,演示效果不错,这着实让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人兴奋了一把。
后来的发展证明,我们高兴的太早了,“车-路-云”协同并没有促使自动驾驶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等不及国家的大规模基建,继续单飞!
时至今日,自动驾驶做的好的企业并未依赖车路协同技术,仍然是单车智能。
当然,自动驾驶目前依然停留在L3级以下,未来能否依赖单车智能达到L5级别,暂时无法预知。
5. 未来趋势
L5级别的自动驾驶何时实现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AI与大模型将会快速上车,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至于广义车联网(V2X)将来是否会卷土重来,成为智驾的另外一条腿,让我们拭目以待。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对车联网技术有了初步认识,以后跟别人聊天时也能一本正经地吹几句了。
图文不是很生动,建议观看下方视频。
本期科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
如何下载原始英文版高清视频,请看:下载高清3D汽车原理视频方法。
后续文章见文末预告。
这个系列(新能源汽车系列第一季)文章结束后,我还会写新能源汽车系列第二季、汽车前沿技术等系列文章,把我在汽车行业的所见、所思不定时输出,请大家持续关注。
好酒不怕酿,经典的知识永不过时。跟那些做行业新闻的自媒体比起来,我的更新速度很慢,一是因为我有本职工作要做,没那么多精力;二是为了保证输出质量。因此,请大家持续关注,耐心等待,我会不定时输出。
目前“新能源汽车百年”已入驻各大自媒体平台,因此,每一篇知识科普都会有图文、视频两个版本,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查看即可。
全网同名,搜“新能源汽车百年”即可。
关于作者:韩悌信,甘肃兰州人,现居杭州,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现从事主机厂车联网相关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