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德国当地媒体刊登一篇劲爆消息——汽车供应商采埃孚ZF正在考虑彻底剥离电驱动部门。据了解,该部门的2024年的营收约为115亿欧元(超875亿人民币),8000名员工或受影响。
《德国商报》称,他们从采埃孚公司内部人士了解到,这家成立第110年的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内部有一个高度机密的项目正在推进:代号为“Verde”的计划——该计划是考虑剥离其电驱技术部门(E-Division)。该部门不仅包括电驱动系统,还包括其核心业务——传统变速箱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据行家说了解,采埃孚2024年的全年销售额预期为425亿至435亿欧元,其中电驱系统部门销售额约为115亿欧元,占集团总营收的26%左右。
《德国商报》透露,采埃孚电驱动部门的订单总额超过 300 亿欧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尽管订单量很大,但是消息人士透露,如果采埃孚完成这批订单,将导致该公司在未来3年内亏损高达数十亿欧元。
据报道,如果E-Division被拆分,采埃孚仍将保留底盘解决方案、电子和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商用车解决方案和被动安全技术等业务领域。
据路透社的跟进报道,采埃孚发言人在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他们这样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电动汽车发展延迟,成本高昂,以及由此导致的传统传动业务利润率低”,为此需要通过必要的投资使该部门再次盈利。
据称,“Verde”计划将影响超过3.2万名E-Division员工,相当于采埃孚公司20%的员工,但只有8000名员工直接受雇于电驱动部门。对此,采埃孚发言人还表示,他们正在与员工代表就考虑情况进行对话,并拒绝进一步置评。
根据《德国商报》的分析,即使采埃孚的电驱技术部门成功分拆,未来也并不明朗,因为这还取决于潜在的合作伙伴或买家。德国企业中,出于反垄断原因,博世首先被排除,而舍弗勒最近刚收购了纬湃Vitesco。
据传,现代集团及其子公司现代摩比斯,以及富士康也对采埃孚的电驱技术部门感兴趣。行家说曾报道,采埃孚和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于2024年4月30日正式完成乘用车底盘系统合资公司程序。根据公告,鸿海集团收购了采埃孚底盘模组公司50%股份,双方各持有50%股份。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买家,但采埃孚管理层已经明确了时间表:分拆应于今年完成,并可能于 2026年出售。
采埃孚电驱技术覆盖800V SiC平台、模块化三合一电驱系统,通过合资公司卧龙采埃孚,采埃孚为吉利、小鹏、比亚迪、奔驰等车企提供扁线电机、BSG电机等电驱解决方案,累计订单近90亿元。
截至2025年2月,采埃孚在沈阳和杭州建设了电驱工厂,相关进展如下:
▲ 沈阳电驱工厂
2023年6月,采埃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工仪式在沈阳市举行,于2024年11月正式开业,是采埃孚在中国的第三家电驱动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3亿元,主打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桥三合一总成(含电机、控制器及减速器),控制器采用800V SiC技术,计划2025年3月实现量产,根据规划,投产后8年内总销售收入预计达200亿元。当前产线和设备转移已完成,正在进行总成装配与检验线的调试。
▲ 杭州电驱工厂
2022年9月,采埃孚杭州工厂投产,专注生产800V电驱动桥总成(含发卡式同步电机定子/转子生产线),年产能20万套,产品采用800V碳化硅电驱技术。
2024年10月,采埃孚杭州工厂启动扩建,新增年产50万套伞齿套组,总产能提升至车桥驱动80万套、乘用车驱动系统17.25万台,第三条电机组装线(30万套/年)正在调试中。
碳化硅电驱和碳化硅模块是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方向,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除了采埃孚外,其他电驱厂商的营收和利润也不容乐观。
博格华纳最新财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的电驱动系统事业部销售额为19亿美元(超138亿人民币),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7.4%。根据该公司此前目标——2025年要实现电动化核心产品全球销售额达56亿美元(超407亿人民币),到2027年达100亿美元。然而,2024财年博格华纳的电动化业务整体销售额只有26.66亿美元(超194亿人民币),2025财年其电动化业务销售增速必须超过100%,挑战巨大。
如何解决碳化硅电驱和功率模块技术和成本挑战?
2025年5月15日,“行家说”将在上海举办“2025年车规级8英寸SiC量产技术及汽车&数字能源应用大会”,本届大会将邀请SiC模块头部厂商、下游终端应用厂家等产业链核心玩家,共同探讨碳化硅模块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技术应用等关键话题,大会现已开放报名渠道,因会议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欢迎各位行家扫码报名参会,期待与你在上海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