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2024年业绩复盘与2025年技术布局展望
一、2024年核心业绩:产能扩张与结构优化驱动营收创新高
2024年中芯国际营收首次突破80亿美元(同比+27%),其中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提升至77%,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尽管全年毛利率受折旧压力同比下滑1.3pct至18%,但Q4单季毛利率逆势攀升至22.6%,主要得益于12英寸晶圆ASP环比提升6.1%(达2306美元/片)及产品组合优化。
技术层面,公司在模拟器件、高压显示驱动、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实现工艺突破,汽车电子平台完成车规级认证并量产,支撑工业与汽车类收入环比增长3.4%。
中芯国际2024年核心业绩要点如下:
二、产能与效率:12英寸主导下的战略调整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月产能达94.76万片(折合8英寸),全年资本开支73.26亿美元,重点投向12英寸产线。Q4新增2.8万片12英寸产能带动ASP提升,但出货量环比下降6.1%导致稼动率下滑至85.5%。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85%,验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技术布局上,28nm高压显示驱动技术已实现量产,图像传感器向高像素、小单元方向迭代,功率分立器件平台贡献新增量。
三、2025年挑战与应对策略
需求端分化
成本压力管理:预计2025年折旧同比增20%,公司将通过提升稼动率(目标>85%)及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如车规芯片)对冲压力。目前定价策略以“随行就市+战略客户协同”为主,避免恶性价格战。
技术升级路径:重点推进12英寸特色工艺研发,包括超低功耗逻辑平台、高可靠性存储器等,强化在新能源、工控等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汽车电子技术将覆盖车载娱乐、动力控制等全场景,目标实现收入倍增。
四、工程师视角的关键技术动向
工艺节点突破:28nm高压显示驱动产能供不应求,40nm/55nm成熟制程仍是消费电子主力。
特色工艺开发:车规级BCD工艺、高像素图像传感器制程、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成为研发重点。
供应链韧性建设:通过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及多区域供应商布局,应对地缘政治导致的设备交付风险。
以下是中芯国际2024年业绩交流会问答的核心要点总结:
24Q4 ASP上升原因及2025年趋势
-
-
- 24Q4 ASP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2025年,预计由于国际政策不稳定和国内消费激励政策,可能会出现短期的需求拉动,导致Q1和全年ASP略有下降。随着产能增长,8英寸产能利用率提升,可能导致ASP的加权平均值下降。尽管如此,整体下降幅度有限,但下半年可能面临更多的价格压力。
-
- 12英寸晶圆比例增加,8英寸比例减少,导致整体ASP提升。低价产品出货量减少,更多差异化和客制化产品出货,价格较高。
-
资本开支与产能扩展计划
-
-
- 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与2024年基本持平,预计约为75亿美元,重点用于与长期客户的战略合作,确保产能扩展的合理性和效益。预计每年会增加约5万片12英寸产能,而8英寸产能将保持稳定,提升其质量和效益。
-
汽车市场及产能需求
规模增长带来的竞争优势
-
-
- 中芯国际规模的扩大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大客户,并在技术开发和产线升级方面提供更多资源。大客户倾向于优先选择中芯国际,尤其是在质量和技术上的长期合作中,进一步加强了其行业地位。
-
28纳米工艺布局与规划
折旧压力与毛利率走势
-
-
- 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持续增长,导致折旧压力加大。预计2025年折旧增加约20%,对毛利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但公司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技术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力求对冲折旧带来的影响,并提高成本竞争力。
-
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
-
-
- 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如大屏电视、手机、PC等产品的激励政策,带动了下游需求增长,尤其在2024年四季度显现明显效果。公司预计这种刺激效应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继续发挥作用,但随着政策的逐步结束,需求拉动可能会减缓。
-
2025年销售额与出货量增长预期
-
- 预计2025年公司将实现较高的出货量和销售额增长,特别是在第一季度,预计同比增长30%。但下半年市场形势不确定,国际政策变化和客户拉货情况的持续性尚需观察,预计全年增速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具体增长幅度将受国际形势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小结一下:中芯国际在产能规模跃升的同时,正从“量增”向“质变”转型。2025年需平衡产能扩张与毛利率压力,技术迭代速度与客户需求匹配度将成为关键。工程师需关注12英寸特色工艺开发、车规芯片验证流程优化及新兴应用场景(如AI边缘计算)的技术储备,以把握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升级机遇。
-
-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备注姓名+公司+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