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01、裁员、关厂?ST业绩暴跌
    • 02、MCU卖不动,工业需求疲软,ST的日子不好过
    • 03结语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计划裁员、关厂,MCU大厂ST怎么了?

02/08 10:10
2954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期,MCU大厂ST传出将要裁掉6%的员工,也就是大约2000-3000人。此外,ST还表示计划本季度暂时关闭许多工厂。

又是裁员又是关厂,ST现在到底咋样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它发生了什么?

01、裁员、关厂?ST业绩暴跌

最近,ST(意法半导体)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及2024年全年财报。ST第四季度净营收33.2亿美元,同比下降 22.4%;毛利率37.7%,同比下降 7.8%;营业利润率11.1%,2023年同期为23.9%。

全年来看,ST净营收132.7亿美元,下降23.2%;毛利率39.3%,下降8.6%;营业利润率12.6%,下降14.1%;净利润15.6亿美元,下降63.0%。无论是收入,还是毛利、营业利润率、净利润,都相较2023年大幅下滑。

并且,这次大幅下滑并不是某个业务或某个部门的“锅”,而是所有部门、所有终端市场的收入全部出现下滑。

从各部门全年表现来看,四部门营收无一幸免,全部下滑:模拟产品、MEMS传感器(AM&S)子产品部下降了 13%,功率与分立(P&D)子产品部下降 18.8%,微控制器(MCU)子产品部下降了 38.8%,数字IC和射频(D&RF)子产品部下降了16.5%。

而按终端市场划分,工业收入下降49%,汽车收入下降14%,个人电子产品收入下降 11%,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下降2%。

在这样的情况下,ST也开始走上降本之路。ST表示已于 2024 年第四季度启动重组计划,旨在实现“到 2027 年,每年节省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成本”。在运营费用(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和研发费用)方面,ST 表示,预计到 2027 年,与 2024 年的成本基数相比,每年将节省总计 3 亿至 3.6 亿美元的成本。

该计划涉及将所有制造能力转移到意大利阿格拉泰和法国克罗勒的12英寸直径硅晶圆生产,以及意大利卡塔尼亚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生产。ST还表示,计划大幅缩短其晶圆厂、装配厂和测试厂的生产天数。

“我们还计划在本季度暂时关闭许多工厂。我们预计,在第二季度,我们将继续……进行大量去库存,”财务总监洛伦佐·格兰迪 (Lorenzo Grandi) 表示。

虽然财报发布时,ST还未透露是否裁员,但在不久之后,彭博社报道,ST正在考虑裁员约6%,由于ST目前员工超过5万人,因此裁员可能将影响2000-3000人,具体将包括提前退休和自然减员,主要影响其意大利和法国的业务,最快可能于2月宣布。

不过,有知情人士称,这并非最终决定,裁员规模仍在评估中。意大利政府正寻求限制重组,以减少对该国员工的影响。

02、MCU卖不动,工业需求疲软,ST的日子不好过

曾在缺芯潮时期炙手可热的ST,在2021-2022年均有高达20%以上的增长,从2023年开始增速放缓,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ST的收入开始一路下滑。

来源:ST官网

ST总结2024年的业绩时表示,“2024年对于我们所服务的行业,尤其是工业和汽车行业来说,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年份之一。这一年的特点是终端需求出乎意料地疲软,库存水平较高,对ST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财务数据来看,需求低迷以及高库存的双重压力确实围绕了ST一整年。

先看需求方面,微控制器(MCU)部门是今年业绩下滑最严重的部门,下降了 38.8%,主要原因是通用MCU业务下滑。

在2023年第三季度,ST的MCU业务收入尚且稳定,第四季度MCU订单开始不及预期,进入2024年一季度,ST的MCU业务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当时,ST表示主要是面向工业市场的通用MCU下降幅度很大拖累了整体,汽车MCU下降幅度小得多。

原本ST预计三季度MCU业务将实现环比增长,但事实上一路跌到了Q4。ST也在Q3财报发布时透露了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市场MCU份额有所下降。

主要是在半导体短缺期间,ST向一些中国公司施加了压力,以支持汽车和其他大型OEM及工业客户。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ST对中国的分销渠道进行了压缩,现在已经失去了这部分市场份额。

ST的MCU在中国市场,从市占第一人人爱用的白月光,变成跌成白菜价也没人要的“渣男”。就像它自己说的那样,短缺时期ST的MCU疯狂涨价还买不到,促使许多用户转向便宜且供应稳定的国产芯片

而且,MCU的替换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流程,从规划到商用一般需要1-2年,所以一旦敲定一个方案,通常不会再有大的变化,最多是再多准备几个备选方案。对于ST的MCU,不少终端以及芯片分销商仍表示,当年的价格暴涨仍然让他们心有余悸,而且,对于很多消费电子领域的客户来说,国产芯片价格低且已经够用,没有必须换回ST的理由。

现货市场的感受更加明显。2023年,ST的MCU价格一路下滑,4-5月通用料开始出现倒挂,到下半年高端系列也开始倒挂。进入2024年之后,有分销商表示通用MCU的价格有了小幅提升,倒挂现象缓解。根据Quiksol的消息,2024年下半年ST的库存仍处高位,12月市场需求依旧低迷,像STM32F103C8T6、STM32F407VET6、STM32F103RCT6这类常见的通用MCU价格仍在倒挂。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工业和汽车市场的疲软。2024年,ST的工业收入几乎腰斩,汽车收入下降14%。

而在这两个市场的背后,ST都特别提及了欧洲市场

在工业领域,第四季度我们继续面临复苏延迟和库存调整的问题,尤其是在欧洲。尤其是在欧洲,我们的账面销售额与销售额之比仍然低于1。

在汽车领域,我们在第四季度继续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尤其是在欧洲。我们的账面销售额与销售额之比仍然低于1。

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收入占比也从2023年的33%下滑至30%,亚洲市场占比保持30%,美洲市场则从37%上涨至40%。

此外,由于ST的工业市场主要通过分销商进行销售,导致2024年的分销销售额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28.7%。从比例上来看,分销渠道在总营收中占比也从2023年的30%减少至27%

需求低迷之下,ST还要面对高库存的压力。从2024年一季度就说着要去库存,一整年过去,存货从一季度的26.9亿美元上涨到了27.9 亿美元。第四季度末库存销售天数为 122 天,和一季度持平,2023年同期则为104天。

总的来说,2024年可以说是ST的“至暗时刻”,持续了一整年的颓势在年末交出了惨淡的答卷,做出暂时关闭部分工厂的决定也不难理解了。

03结语

ST的“苦日子”啥时候能到头?目前看来,ST自己也没啥信心。

ST预测今年一季度净营收25.1亿美元,同比下降27.6%,环比下降24.4%;受闲置产能影响,毛利率预计约33.8%,下降约5%。前不久,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的TI也预测第一季度利润低于市场预期,因为该公司正努力应对其主要汽车和工业市场的库存积压问题。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研究机构Gartner近期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将增长12.6%,达到7050亿美元,这一增长将由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

目前来看,大部分原厂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调整库存,然后静待复苏。

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ST)集团于1987年6月成立,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将公司名称改为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公司销售收入在半导体工业五大高速增长市场之间分布均衡(五大市场占2007年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通信(35%),消费(17%),计算机(16%),汽车(16%),工业(16%)。 据最新的工业统计数据,意法半导体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厂商,在很多市场居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意法半导体是世界第一大专用模拟芯片和电源转换芯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工业半导体和机顶盒芯片供应商,而且在分立器件、手机相机模块和车用集成电路领域居世界前列.

意法半导体(ST)集团于1987年6月成立,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将公司名称改为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公司销售收入在半导体工业五大高速增长市场之间分布均衡(五大市场占2007年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通信(35%),消费(17%),计算机(16%),汽车(16%),工业(16%)。 据最新的工业统计数据,意法半导体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厂商,在很多市场居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意法半导体是世界第一大专用模拟芯片和电源转换芯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工业半导体和机顶盒芯片供应商,而且在分立器件、手机相机模块和车用集成电路领域居世界前列.收起

查看更多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