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在一篇供应链文章下留言:
希望你有能力还原软件厂商系统分析员面对的业务时间以及他们在软件产品落地过程中所做的取舍。——网友留言
从他的留言,我猜测国内厂商产品开发还是系统分析员,而我有幸在一家知名的国际软件公司中,与产品开发团队有非常深入的交流,这家公司的产品由产品经理设计,这些产品经理的学术背景是兼顾运营管理和软件开发;而产品开发的功能,参考了学术书籍。
我对国内软件开发模式不了解,只知道在2000年时,国内软件开发有系统分析员,这或许针对项目型软件开发设立。而进入外企软件公司,似乎更多的提到的是产品经理。
我将系统分析员和产品经理这个区别提出来,想强调项目型软件和产品型软件的还是有差异。项目型软件,从客户需求出发;产品型软件,以通用的软件功能(从运营管理理论做基础),在实施时再考虑通用功能与客户需求的差异,也尽量用通用功能适配个性功能,适配不了再做定制开发。
关于通用产品功能的演进,我非常有幸认真研究了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演进过程:
我2006年到2009年在一家美国软件企业工作时发现这家软件企业在产品快速迭代期间,每两周产品经理会开一个产品功能介绍会议,介绍最近新增的功能。我看了这家公司两年的产品功能介绍会议的视频,见证了这家公司产品从简单功能逐渐丰富功能的过程;了解了库存管理从静态理想库存线的优化模式升级为时限库存优化的过程。
而这个软件的升级,可以说是从学术理论逐渐深化的,就如学术教材,从简单、通用功能逐步丰富功能;而不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取舍。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需求管理、库存优化的软件产品成长路径,我曾经在帮助一家中国企业实施备件需求计划时,可以以最短的时间设计出可以运行的备件计划软件功能。
个人观点,供应链管理软件,通用产品功能的产品经理需要运营管理知识背景与IT背景知识; 项目实施才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做系统分析。
而通用产品功能的开发,需要对运营管理理论非常了解,可以从重要的、基础性的功能优先开发,然后逐渐迭代丰富产品功能。
正因为如此,我喜欢看一些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的理论。没有理论基础的系统分析师是很难做好供应链的通用管理软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