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一、LoRaWAN协议的三种运作模式解析
    • 二、LoRaWAN协议的加密机制探讨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LoRaWAN协议工作模式和加密机制

01/23 08:17
139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一、LoRaWAN协议的三种运作模式解析

LoRaWAN协议精心设计了三种运作模式,以满足物联网应用在功耗、延迟和通信可靠性方面的不同需求。这三种模式——Class A、Class B和Class C,各自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提供了灵活的网络通信和资源管理。

Class A模式

Class A模式是LoRaWAN中最基础的类型,且具有最低的功耗,非常适合对电池续航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在此模式下,终端设备在向网关发送数据后,会开启两个短暂的接收窗口,以监听网络服务器的下行消息。这种设计使设备在不活跃时能够有效节省电力,同时仍具备接收下行消息的能力。Class A模式特别适合周期性数据传输和事件驱动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和资产追踪。

Class B模式

与Class A相比,Class B模式增强了同步接收的能力。通过定期发送时间同步信标,网络服务器可以让终端设备在预定的时间窗口内接收下行消息。这种机制减少了接收延迟,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Class B模式特别适合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如智能电网工业控制系统

Class C模式

Class C模式几乎提供了连续的接收能力。在不发送数据时,终端设备保持接收窗口开启,只有在发送数据时才暂时关闭。这种模式显著降低了下行通信的延迟,使设备能够及时接收来自网络服务器的指令或数据更新。然而,持续的接收能力带来了较高的功耗,因此更适合电源充足或对电池寿命要求不高的应用,比如智能照明和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控制节点。

这三种运作模式在功耗、延迟和通信灵活性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使LoRaWAN协议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LoRaWAN协议的加密机制探讨

LoRaWAN协议的加密机制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篡改性。其加密体系主要基于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并结合多种密钥管理策略和安全协议。

密钥管理

LoRaWAN采用分离式密钥管理机制。每个终端设备在出厂时预分配一个应用密钥(AppKey),用于建立设备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在设备加入网络时,通过密钥派生函数生成网络会话密钥(NwkSKey)和应用会话密钥(AppSKey)。这种分离式的管理方式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加密层级与数据保护

在数据保护方面,LoRaWAN实施了多层次的加密策略。NwkSKey用于加密和验证网络层面的数据包,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伪造,而AppSKey则加密应用层数据,以保障数据的隐私。此外,LoRaWAN还采用分段加密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加密强度和抗攻击能力。

数据完整性与抗篡改

LoRaWAN在数据包中嵌入消息完整性码(MIC),通过AES-128算法和会话密钥生成,以确保接收端能够验证数据包的来源和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协议还引入了重放保护机制,防止攻击者重放旧的数据包进行恶意操作。

设备认证与密钥交换

在设备认证与密钥交换方面,LoRaWAN采用基于设备唯一标识符和应用唯一标识符的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才能加入网络。在设备加入网络的初始阶段,通过安全的密钥交换过程,确保密钥在交换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通过这些措施,LoRaWAN协议通信机制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