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之后,大圆柱电池放量“爆发”是在2025还是在更远的未来?在方形电池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中国锂电产业链还值得押注大圆柱电池吗?
尽管大圆柱电池确实在车端放量陷入迟滞,但可以确定的是,2024年大圆柱通过在多元场景的渗透迎来GWh级别的放量“拐点”。(大圆柱“元年”之问(上):抢跑2024,放量换向储能)
面对动力大圆柱电池的差异化要求,产业还需要时间对高镍正极+掺硅负极材料体系、干法电极工艺、钢壳圆柱焊接等问题做进一步解决。
那么拐点之后,大圆柱全面“爆发”是在2025还是在更远的未来?在方形电池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中国锂电产业链还值得押注大圆柱电池吗?
大圆柱电池有望在2025年迎来爆发吗?
展望2025,大圆柱电池放量“爆发”表现出三方面的机会。
机会一:以特斯拉、宝马为代表的国际车企搭载大圆柱电池车型加速推向市场,拉动头部电池企业46系大圆柱储备产能释放。2025H1为全球动力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量产关键节点。
综合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三星SDI、国轩高科、比克电池等大圆柱产能规划,各电池企业将在2025年实现10GWh级的大圆柱量产,主要集中在2025H1,在2026进一步扩大规模。多家规模在30-50GWh,特斯拉与亿纬锂能规模超100GWh。
2024年7月前,特斯拉自产的4680电池,每周产能只够装1000辆 Cybertruck。未来,特斯拉将把4680电池广泛应用于其他车型中,包括Model Y、Semi半挂式卡车、Cybertruck和Roadster 2电动跑车等。有分析指出,在这一需求节奏下保守估计到2025年底4680产能将超过70GWh。
亿纬锂能坚定大圆柱电池路线多年,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在2024年末再次表达对圆柱电池表示看好。
亿纬锂能已在2023年内披露,公司46系列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5年客户意向性订单合计约472.31GWh。2024年半年报显示,46系电池累计装车超2.1万台,单台最长行驶里程超过8.3万公里。
2024年12月,亿纬锂能再次就大圆柱电池分享观点,2025年多种材料体系((LMX、LFP、NCM))的大圆柱电池将迎来“元年”,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并预计2025年大圆柱需求预计5GWh。
与亿纬锂能一样,宁德时代同为拿到宝马大圆柱订单的供应商。2024年12月,宁德时代宝马供应商大会上宣布,2026 年开始,宁德时代将陆续在全球和中国为宝马“新世代”架构的纯电车型供应圆柱电池。宝马2026年将在沈阳投产首款新世代车型,并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为配套宝马,宁德时代将在中国和欧洲的两座电池工厂生产46系圆柱电池,规划每座电池工厂产能20GWh,为全球贡献40GWh新型46系大圆柱产能。
机会二:多元新兴市场崛起,高倍率市场有望大圆柱电池打开多元需求增量。
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全极耳工艺越来越成熟,在小圆柱中已经引发变革,全极耳小圆柱电池已在全球电动工具、小动力、无人机市场风靡,在这些应用中带来了直接的倍率提升与效率升级,获得市场认可。
在航空动力电池这一对倍率性更为关注的赛道中,大圆柱电池正实现逐步渗透。
中创新航半固态“顶流”圆柱电池支持10C+持续性放电,已经为小鹏飞行汽车供货;凌顶能源也以大圆柱结构为核心推出航空动力电池,实现向多家代表性无人机、eVTOL企业供货。
机会三:干法工艺、硅基负极等动力大圆柱所面临的产业化卡点,也在掣肘固态电池发展,固态电池产业化热潮将驱动产业在更短的时间内交出更优的解法。
目前,干法电极在电极材料的选择与改性、材料匀浆、辊压精度、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生产效率低方面均存在难点,且并非孤立存在,需要电池、材料、设备端共同解决。
逸飞激光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达成合作,联合开发新型结构化极片与激光微加工技术;专注干法电极工艺的企业纳科诺尔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联合打造的固态电池实验室项目也在近日开工。
中国锂电产业链还值得押注大圆柱电池吗?
最后,在方形电池技术迭代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还需要重视大圆柱电池吗?高工锂电现在的答案是“需要”。
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与马斯克在2024年末的“激烈辩论”不无关系。曾毓群透露,在这次辩论中,他向马斯克论述了大圆柱电池为什么不行,马斯克对此陷入沉默。
业内确实对大圆柱存在信心摇摆的情绪。有数据指出,2024年大圆柱电池新增投产线产能不足10GWh。如此看来,与头部企业产能规划对比,实际新增产能谨慎得多。像亿纬锂能如此,企业领袖刘金成坚持公开表示重押大圆柱电池路线的企业越来越少。
从电池设计看,适配多元的材料体系,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成组效率、标准化、成本多维度具备极强的综合优势。纵观电动工具、二轮车、储能、新能源汽车,甚至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圆柱电池都能与方形甚至是半固态电池较个高下。
亿纬锂能、小鹏汽车也表达过,车企希望电池技术能够平台化、大规模应用,以解决实际需求,大圆柱的标准化优势与这一诉求契合。
市场对于大圆柱电池抱有极大的期待,横亘在大圆柱电池与市场应用之间的,是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工程化难题。
但全极耳工艺的突破已为18系、21系小圆柱电池打开更广阔的高倍率市场,对于大圆柱,随着上述工程化问题得以解决,良率、效率、与成本突破后,大圆柱电池将进一步对方型电池市场构成威胁。只是面对大圆柱系列工程化问题,坚持攻克还是调转方向,是个问题。
目前,中国锂电产业链已在全球具备显著的优势,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基础,可以自由地拥抱全球大市场。这是可以孕育任何优势锂电技术的土壤,也是任何优势技术在想要弯道超车的对标对象。
2024年,产业链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表现出空前的决心,实现了固态电池技术向前的一大步。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或许也需要等待时机,迎来新突破,而坚持大圆柱技术路线也必将对电池企业的造血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国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列造血能力更强的电池企业,仍在对大圆柱电池做产业化突破。
宁德时代为宝马新世代推出的大圆柱有4680、4695两种规格,有消息称宁德时代研发的大圆柱电池循环寿命是业内的3倍以上,能量密度比业内高出10%。
中创新航定位于高端动力市场的“顶流”大圆柱电池产品已实现装车,甚至搭载eVTOL,该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液,极限温度耐受可达200℃,能量密度高达350Wh/kg,支持10C+持续性放电,满足飞行汽车整个航程的适应性。“顶流高能-超级飞行电池”计划于2026年上市。
2024年,亿纬锂能推出了大圆柱Omnicell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包含包括高比能材料体系技术、全极耳连接技术、大圆柱平台工艺技术、热蔓延安全控制技术在内的多项新型技术的研发突破。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