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两种上拉到参考源的BMS粘连检测电路方案学习

3小时前
91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最近有段时间没更新了,一直在忙着查问题没啥业余时间;这马上也快过年了,祝愿大家年前的工作都顺利收尾哈。

关于粘连检测的方案有很多种,之前也零散地总结过一些主流的方案,今天想具体展开学习下这些方案中的参考源注入法。

参考源注入法其实又可以分为两种,即上拉到一个低电压参考源(方案A)与上拉到PACK总电压(方案B);下图为负极粘连检测方案中,上拉到一个低电压参考源VREF处的一个示例:负极继电器K3导通时,e点电压为VREF经过两个电阻的分压值,而K3不导通时,e点电压就为VREF电压,以此来判断;一般VREF常见选取为5V、2.5V、12V等等。

而下图为负极粘连检测方案中,参考电源上拉到PACK总电压处的一个示例:与上同理,只是VREF换成了PACK+;这两种方案在参考源处可能有一个开关控制接入与否,这里分析时就省略了。

上面介绍了两种方案的基本原理,粗略看二者都可以实现负极继电器的粘连检测,还可以检测负极继电器外端c点的电压;再实际分析一下,方案A或方案B在具体使用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c点的电压会达到PACK总电压,例如先闭合正极继电器(还有一些其他工况也会产生),那么就需要负极粘连检测电路可以承受这个高压。

一种解决方案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二极管来耐受反向的电压(如下图),这样一定会存在观测点e处的电压≤VREF,工作时负极继电器导通与不导通时e点的电压判断阈值也比较明显(阻值大小要选择合适);这种方案的一个缺点是不能检测负极继电器后端的电压了,只能用来判断继电器状态。

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调整电阻个数与阻值、硬抗这个电压(如下图),R2可以等效成很多大阻值的电阻串联,分压电阻R3、R4用来将e点的电压降低到ADC可采集的范围,这样就可以正常采集c点的大电压;另一方面,此电路可以连续检测0V~VPACK区间电压,但是因为R2阻值会比较大,而上拉参考源又比较小,其实容易受到干扰,可能会导致误判粘连。

所有还有一种变形方案,即把上面的两种方案结合在一起,在吉利威睿申请的专利《CN111337822A 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主负继电器粘连检测方法》中就是这种方案,具体原理如下图:通过一个二极管与电阻并联的形式,达到既可以判断负极继电器粘连、又可以采集负极继电器外侧电压的目的,并且粘连判断的阈值又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

方案A这种方法在之前分析蜂巢的BMS上有成熟应用,使用二极管来防护高压灌入。

接着看下方案B的情况如下图,同样在c处会出现PACK大小的电压,设计时就按照采集这么高的电压来选取电阻硬抗即可,可以实现c点电压的连续采样;然后针对粘连检测,因为其上拉到PACK总电压,是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所以负极继电器闭合或不闭合时可以做一个e点阈值的明显区别,即使大电阻容易带来电压的扰动,也很难导致误判。

方案B这种上拉到PACK总电压处的方法,在之前分析CATL的BMS上有成熟应用。

总结:

写东西的乐趣在于在写完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的效果,虽然写之前心中都有个大纲或概要,就像写小说一样;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公众号“新能源BMS”主笔,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设计工作,具体为BMS硬件设计工作将近10年,在几个大的主机厂都工作过;希望通过文字,把一些设计经验和总结分享给大家,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