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自动泊车功能正从高端车型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高阶功能如FAPA、RPA、HPA和AVP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未来几年智能泊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增长引擎。
围绕智能泊车相关热点话题,本报告核心观点有:
产业概况
智能泊车系统由环境感知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多传感器融合是主流的感知方案,中央控制系统是核心,算法是决定泊车精确性的关键。
根据泊车时人为的参与程度,智能泊车分为自动泊车APA、遥控泊车RPA、记忆泊车HPA、自主代客泊车AVP四个阶段,分别对应L2-L4级低速自动驾驶。目前基于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的融合式方案FAPA是主流的APA方案;RPA作为FAPA和AVP之间的过渡技术,随着车手互联的普及,搭载量也在快速提升;HPA属于L3级泊车系统,适用于高频、高重复性泊车行为,如住宅、园区、写字楼等固定停车位,目前HPA、AVP开始小规模上车,搭载车型有星纪元ET、岚图Free、小鹏P7i,问界M系列等。
市场方面
在供应端,自动泊车APA前装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1-10月,法雷奥、博世、理想、华为前四名共占国内APA前装市场60%的份额;从APA芯片供应商看,德州仪器、英伟达、赛灵思、特斯拉占78%市场份额,国产供应商华为、理想、德赛西威、地平线崛起。
在市场端,智能泊车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1-10月,自动泊车功能标配搭载量为368.8万辆、渗透率为20.7%,RPA标配搭载率为21.9%,随着智能化进程的加速,APA和RPA将保持上升态势;HPA和AVP目前搭载量较少,发展空间较大。
从价格区间来看,APA功能标配新车的价格已下探至10-15万元。2024年1-10月,20-50万元区间车型中76.2%已搭载APA功能;10-20万元区间车型RPA搭载量增幅最显著,占比达55%;而20-50万元区间则是HPA与RPA的核心市场,分别占比83%和93%。从品牌来看,理想、腾势、深蓝等品牌的AVP搭载量位居前列。
发展趋势
在整车EE架构集中化趋势下,智能泊车技术正向行泊一体和舱泊一体升级,通过主机厂、科技公司与供应商的协同创新,整合智能驾驶与泊车功能,推动泊车方案实现全场景覆盖,并逐步迈向域集中控制和中央控制。
泊车辅助方案正从传统超声波雷达逐步向融合方案和UWB雷达方案演进。UWB雷达凭借更高精度、更小盲区及多功能复用优势,展现出替代超声波雷达的潜力,有望推动智能泊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车路云一体化赋能AVP通过场端感知补充、自车定位增强及云端高精控制,实现高效、安全、兼容的自动泊车方案,解决自主泊车中的高精地图缺乏、车位记忆单一等问题,加速创新场景落地。
智能泊车系统由环境感知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四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化为三步:由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其中,多传感器融合已成为主流的泊车感知方案,而中央控制系统作为核心模块,与决定泊车可靠性的算法共同构成系统的关键。
在整个系统中,环境感知模块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集成摄像头、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传感器与定位系统,这些组件协同作用,使汽车能够识别障碍物并找到可泊车空间。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级别的不断提升,所配备的传感器硬件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感知能力。
此外,定位系统是实现高阶智能泊车功能的关键支撑。高阶自动泊车功能(如记忆泊车和代客泊车)对定位系统的依赖逐渐增强,高精地图能够提供超视距的路况信息,GNSS实现全局定位,而IMU则提供不依赖环境的定位支持。这些多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道路感知能力,为更复杂的泊车场景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2025年国内自动泊车市场规模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6%,到2025年有望达到442亿元。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自动泊车功能标配搭载量为368.8万辆,渗透率已达20.7%。其中,APA方案市场份额中,法雷奥以75.7万套位居第一,同比增幅2.4%;与此同时,国产供应商正在快速崛起,华为、德赛西威等排名靠前,显示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在技术渗透方面,自动泊车功能的渗透率与车型价格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中国品牌的渗透率最高,接近60%;而在动力系统上,新能源汽车的APA搭载率明显领先于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从细分市场来看,FAPA功能在30-35万价格区间表现最为亮眼,市场占比达到19.1%。问界M7、理想L6、奔驰C级等车型的标配率均达100%,FAPA功能正向主流市场及高端车型加速普及。
与此同时,RPA功能的搭载量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1-10月,各价格区间搭载RPA功能的车型数量均有提升,其中10-20万元区间占比最大,而50万元以上车型增幅最为显著,比亚迪元Plus是其中搭载量最多的车型。HPA功能的搭载量同样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20-30万元区间表现尤为突出,而豪华车型的市场潜力在50万元以上的区间开始显现。HPA技术正在逐步从中高端市场向低价位车型渗透,整体普及率稳步提升。
从AVP功能来看,20-40万元区间仍是其核心市场,增长显著且稳定,成为技术普及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AVP功能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扩展。
在主机厂的推动下,智能泊车功能的普及速度进一步加快,并逐步向高阶应用场景拓展。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支持多场景泊车;奇瑞星纪元ET/ES车型实现HPA跨层记忆泊车;岚图和阿维塔则升级至乾坤智驾ADS3.0,具备无人代客泊车功能。此外,小鹏G6和AION V等车型通过结合高精算法与多传感器技术,在泊车场景中进一步优化了性能。而上汽通用五菱与吉利则专注于多场景低成本泊车解决方案的开发,进一步覆盖中低端市场。
供应链方面,包括华为、Momenta、卓驭、大卓智能等企业正积极协同主机厂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整合智能驾驶与泊车功能,推动泊车方案向全场景覆盖、域集中控制及高性价比方案方向发展,为智能驾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整车EE架构集中化趋势下,智能泊车技术正逐步向行泊一体和舱泊一体升级。主机厂、科技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协同创新,整合智能驾驶与泊车功能,推动泊车方案实现全场景覆盖,并逐步迈向域融合和中央控制阶段。泊车辅助方案也从传统超声波雷达逐步向融合方案和UWB雷达演进,UWB雷达凭借更高精度、更小盲区及多功能复用优势,展现出替代传统超声波雷达的潜力,推动智能泊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最后,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的赋能,AVP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自动泊车方案的效率、安全性和兼容性。依托场端感知补充、自车定位增强及云端高精控制,车路云一体化解决了自主泊车中高精地图缺乏、车位记忆单一等问题,加速了创新场景的落地,为智能泊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