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1、推动各国政策对话交流与深度协同
    • 2、加强供应链薄弱环节的全球合作
    • 3、推动建立全球共通互认的国际标准
    • 4、围绕商用车等转型重、难点环节推动互利合作
    • 5、开展新兴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势不可挡

2024/12/31 来源:wechat
507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摘要: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研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及合作方向》。研报认为,加强多领域、多维度的协同合作,形成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是解决区域不均衡性,实现全球极具雄心的汽车转型目标的必然路径。尽管面临一系列障碍,但汽车行业高度全球化的特点,决定了全球合作势不可挡。

研报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动各国政策对话交流与深度协同

全球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一致的——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全球均温较工业化前高出1.45度,巴黎协定温控目标面临巨大压力,汽车作为重要的排放源和交通、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必须加快行动。在此过程中,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对话交流与深度协同,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全球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多边协商交流平台,稳定国家和企业发展预期。充分考虑各国在能源、经济及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定期组织多边协商交流会议,探讨如何统一方向、明确重点,并开展互利共赢的减碳行动,确保行业、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预期相符。

另一方面应推动支撑性政策和先进经验的协同与借鉴。在上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领先国家积累了良好的政策经验,可为全球提供借鉴参考。如加州《先进清洁卡车法规》、欧7排放法规、中国“三纵三横”技术路线布局、“十城千辆”示范项目等。但一些新兴国家对这些经验知之甚少,加强国际互动将事半功倍。

应推动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协同与借鉴,鼓励先进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进行经验分享,特别是分享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2加强供应链薄弱环节的全球合作

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三个关键链条须保持全球协同,避免任何断裂对汽车产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是在上游资源领域,应保障动力电池材料的全球畅通。动力电池关键资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均表现出较高的区域集中度,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分离特征。锂、钴、镍资源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智利、刚果(金)、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应打破区域性、战略性的矿产联盟,通过建立全球关键金属矿产品交易平台、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和工具等方式,来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

二是在芯片领域,应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汽车芯片的全球化分工度极高,从设计、生产到测试,芯片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生产,例如2022年发生的因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汽车减产超百万辆事件。应持续加强政府层面的对话与协商,建立全球安全监管协调机制,支持各国和上下游企业建立深度协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芯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是在动力电池及材料回收领域,应加强全球合作。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产业链的全球协同及相关材料回收,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议题。可通过分布于全球、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布局,加强国家和企业间合作模式的创新等方式,推动全球动力电池及回收链条的协作,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建立全球共通互认的国际标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建立全球共通互认的国际标准,对于促进产业畅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以下三个领域:

一是在产品检测认证领域。当前,多数国家的检测认证体系,是在欧美认证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具体的使用环境、政策法规等特点形成的,但基本上都需要单独的认证过程。例如,美国有DOT(安全类)、EPA(环保类)、CARB(排放认证,加州实行)等认证。欧盟有WVTA(整车认证,欧盟统一)、E/e-MARK认证等。这些独立的认证过程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限制了产品的国际流通。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结果的国际互通互认,可便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国际化,加快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二是在充电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在电网配套、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充电标准。如中国的GB/T 20234、美国的J1772、欧洲的IEC62196、日本的CHAdeMO等,导致充电接口类型、充电流程、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充电设备无法互通。因此,推动充电标准的全球互认,对于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设施的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在碳核算标准方面。不同的碳排放标准面向的对象不同,相关标准也存在差异,互认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数据库尚未形成。推动全球碳排放标准的互认,确保各国能够顺利对接碳排放核算结合和考核目标,对于实现全球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一阶段可通过多样化方式推动全球标准的共通互认。一是利用好ISO、IEC以及WP.29等国际平台,确保全球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通用性。

二是结合政府间的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在汽车标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重点区域间的协调与互认,如多边标准互认协议、联合研究等。

三是加强检测和认证的国际合作,制定检测方法和认证程序的标准,建立全球认可的认证机构,加强各国的检测和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是强化创新技术领域的标准设计和国际协同,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并积极开展全球协调,规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围绕商用车等转型重、难点环节推动互利合作

在全球交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商用车领域的转型,成为推动全球减碳和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商用车虽然在全球汽车保有量中占比约12%,但贡献了交通领域约55%的碳排放和85%的氮氧化物排放,尤其是中重型商用车领域已成为各国交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商用车领域的全球新能源合作具备更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值得优先推动。

为了加速全球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各国应从技术、模式、试点示范合作出发,推动互利合作。首先,加强技术研发领域合作,推动电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加速换电、氢燃料电池、甲醇、增程式等技术的迭代和突破。其次,可推动换电模式、TaaS、氢能试点示范等创新模式的落地与应用,开展深入的沟通、研讨与经验复制。再次,搭建政府、企业在中重型商用车零排放技术落地应用中的供需互动机制,推动零排放试点区域建设相关的政策交流和共建。此外,可鼓励全球企业针对商用车模式的创新与引入开展深度合作,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企业公平参与投融资项目及政策认定。

5开展新兴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兴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的应用不仅限于汽车制造,更包括如何将汽车与能源系统结合,形成以V2G(车到电网)、换电、储能等为纽带的新业态。

单独的汽车产品是贸易的一部分,但当汽车和能源系统联动时,汽车产业将变成一个全新的合作平台,能够帮助能源匮乏或需要产业升级的国家构建更加高效的系统。这种跨界合作超越了传统的汽车产业范围,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价值,能够为全球带来更广泛的变革。

目前,许多国家已认识到,车网互动是新能源汽车与新型能源体系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领先国家正在主动探索,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日益突出。下一阶段应合作探索适应不同区域的市场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政策设计、市场机制、关键技术等领域的对话交流和经验共享,让多样化创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场景顺利落地,实现应用。应推动全球通用的、关键环节的协同标准的全覆盖,包括技术、并网、计量、通信、安全,以及双向充电桩的功率、兼容性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