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迈进:开启电动出行的新时代

2024/12/30
389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汽车行业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道路上正面临重重挑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所减弱,高昂的电池更换费用以及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等等,这些顾虑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汽车行业必须克服这些挑战,才能推动交通出行领域的低碳化转型,进而为整个经济社会带来裨益。

加速电动出行时代的到来

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正制约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纳程度,驾驶员们需要一个既可靠、又快速且便捷的充电网络——尤其是在2030年汽车数量预计将达到2.5亿辆的情况下。否则,电动出行时代的到来将步履维艰。在地域辽阔的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长途货运及其他依赖汽车的商业企业和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电动交通出行真正普及之前,亟需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

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统一和互联互通

标准化对于保障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性、可靠性及用户友好度而言至关重要。近年来,业界在统一充电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例如在北美地区,汽车制造商已达成共识,决定从2025年起采用支持北美充电标准(NACS)的SAE J3400连接器,此举将有效解决各车型间的兼容难题。不过,考虑到当前道路上行驶的大多数电动汽车仍在使用CCS1连接器,相关制造商正积极提供适配器以应对这一状况。与此同时,ChargePoint、Electrify America和EVgo等主要充电网络运营商也正在着手将NACS连接器引入其基础设施中。

虽然已经引入了一些国际标准化协议来缓解问题,但互操作性的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开放充电协议(OCPP)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充电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开放充电接口协议(OCPI)则支持电动出行服务提供商与充电桩运营商的连接;而ISO 15118标准则定义了电动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通信规范,使得即插即充成为可能,并支持车辆到电网(V2G)的功能。这些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充电的可靠性,并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然而,重型车辆在建立全球统一治理规则方面尚显滞后,鉴于其是重要的排放来源,这一问题亟需得到妥善解决。

电池技术进步

为了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显得尤为关键。降低成本、加快充电速度、延长续航里程以及探索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前,相关研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开发人员正致力于评估不同的电池化学成分与形态设计,力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电池的功率与密度。

快速充电需要更轻、更快、更强大的固态电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成功研发出一种采用镍箔的新颖设计,该设计能在短短10分钟内为汽车电池完成充电。如今,这些突破性成果正逐步迈向商业化应用阶段。

随着未来十年的发展,人们将逐渐摒弃集中式充电的模式。为缓解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压力,支持车辆到电网(V2G)双向交互功能的电池将发挥关键作用。这就需要采用双向充电器,在夜间用电低谷时从电网汲取电能为汽车充电,而在用电高峰时则将多余的电力回售给电网。这种从依赖发电能力到注重能源存储的转变,将有效解决诸多难题。

可再生能源纳入能源组合

可再生能源是支撑电动出行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电网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如果发电依然依赖化石燃料,那么电动出行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将会被随之而来的碳排放所抵消。因此,可再生能源对于平衡发电和用电负荷、确保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纳入能源体系,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促进能源生产的分散化,并有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测试的必要性

为避免潜在风险,广泛的测试环节至关重要。数字孪生技术将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加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周期中。先进的电源设备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和一致性参数指标进行编程,以仿真不同的被测对象,如电动汽车或供电设备,从而确保产品能够实现互操作并符合相关标准。在电池测试方面,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模拟电池在各种情境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其不会出现故障或过热现象。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严谨地评估技术进步,并加速设计进程。而且,由于减少了对实际物理原型的需求,成本效益也显著提高。若电动汽车行业期望提升市场渗透率,就必须针对实际使用场景、驾驶者类型以及多变的气候条件进行全面测试。

尽管通往电动出行的道路仍将充满挑战,但持续的创新是克服诸多障碍的关键所在。电气化转型将为人类打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且经济实惠的未来,而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正是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所在。

作者:是德科技首席营销官 Marie Hatta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