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时节,寒意正浓,半导体产业似乎也一起浸入寒冬。
最近A总业务不顺,约我餐叙,一见面我便吃了一惊,A总比上一次见面时更憔悴了。A总是创业新贵,刚40出头的年龄,在企业家群里算是少壮派。但早已为芯消得人憔悴,一头白发,满脸愁容,眉间的川字纹高高隆起,活脱脱一副50多岁的模样。
相比其他融资不畅的创业者,A总算是人生得意了。A总的设备公司是行情火热的“硬卡替”,同行敬重,投资人追捧。似乎前程一片大好,但现实中A总远不如外界想象那般光鲜。
饭桌上A总一边吃饭,一边不断回微信打电话,压不住火气时冲着电话发几句火。A总的项目很高端,也招募了不少行业精英,但早上一睁眼就是日均40万的工资与社保支出。尽管产品前景很好,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一面要和国际友商竞争,这些友商的设备质量可靠,客户关系牢不可破,还有桌子底下不能说的小手段;另一面要和国内龙头上市公司竞争,它们既有政府支持,又有国产替代的光环。如此重压之下,A总怎么能不白头。
B总是行业大佬,最近干了一件大事——收购了一家企业,惊得业内齐呼大手笔。本来B总早已财务自由,自己的企业营收、盈利平稳增长,但是B总放着岁月静好的日子不过,选择了逆势大扩张。
前几天B总约我见面,B总已经没了往日稳坐钓鱼台的神采,双眼布满血丝,浑身透着疲惫。一个多小时的谈话,烟不离手,看得出来B总压力很大。眼下这种行情,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并购,不仅需要出钱的勇气,更要承受并后能不能消化的巨大压力。
并购不仅仅掏钱就能搞定,并后整合有一大堆头疼事等着他。最头疼的是人事整合,留不住人才,或者团队不是一条心,并购就是买了一个空壳。人的江湖最复杂,名利场中央的半导体江湖更复杂。有几个人的做人原则能经得住头衔和股权的考验,有几个人的职业操守在交椅和名利面前不扭曲变形?如何不让团队散伙,如何把核心团队的心态熨帖平整,如何把两个公司的人心拧成一条绳?方方面面都考验着B总。
这些天公司里四处着火,B总四处救急,即便晚上11点多仍然电话不断。满腹心事的中年人,在一通夹枪带棒的午夜电话之后,睡意就像风中的蜡烛,说灭就灭,辗转反侧到天亮也是常有的事。和B总交流时,我忍不住想问B总是否后悔并购,但始终没有问出口,毕竟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后悔这个选项。
最近在一个会议上遇到一堆老熟人,没有寒暄几句,产业寒冬里冬泳的企业家们就连声叫苦。C总是投资大佬,身价早过十亿,大家一致把矛头对准C总,都说他的日子最好过。听闻此言,C总一脸苦笑,端起茶杯,一边低头喝茶,一边连连摆手。
前几年C总是地方政府迎来送往的贵宾,民营资本求之若渴的VIP。现在市场入冬,产业链顶端的产业投资人也门前冷落了。首先是募资接近冰封,政府基本不出钱还要求投资人返投;更难的是,以前只要求返投,现在还要带着项目一起来投。转头向民营资本去募资,它们更是保守,捂紧口袋,一分钱的扩张意向都没有。
这也怪不得金主们意兴阑珊,市场行情不好,项目的估值却一个赛一个的高。估值高且不论,赛道还特别拥挤,每个领域有几十家实体在卷,甚至据说光刻机项目都超过10家。其实除了光刻机这种聚光灯下的明星项目,大多数高难度的硬骨头项目乏人问津。
从资金回报率的角度来看,一旦低垂的果实采摘殆尽,投资盛宴就散场了。哪个投资人不喜欢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哪个又愿意投难度大、见效慢、周期长的项目?
最终,产业资本大佬C总调整方向,转战之前根本入不了眼的二级市场,与游资、散户们一起讨生活去了。
经济下行,行业放缓,美国制裁,特朗普制造各种变数。面对如此行情,产业中弥漫着浓浓的寒意,置身于其中的半导体企业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眼下大家有两个选择,一是向周边传导寒气,例如逼供应商再降价10%,账期再押后3个月,砍价砍到友商的脚踝……诸如此类。
尽管没有多少实质作用,但供应商和友商的油水使劲再挤挤总能多出那么几滴;另一个选择是为世界增添一度温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善待上下游伙伴,推动整个行业变暖。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并不复杂,你若投之以桃,彼则报之以李。如果传导寒冷,行业会越来越冷;如果抱团取暖,虽不能改变大气候,但至少小环境中可以春意融融。虽然听起来是有点天真的理想主义,但就像是在雪地里走路,只要有人开始走,其他人就会跟进,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现在冬至已过,白天会越来越长,天气会一天天暖和起来,再过一个半月就要立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寻底,现在各种政策不断出台,虽然效果还未完全显现,但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春暖花开就在不远处。同样也要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充满信心,中国半导体尽管不再是睁眼便是机遇的黄金时代,但至少还是放手去挖就有所获的掘金时代。它依然是一个前景无忧的朝阳产业,现在的关键是熬过眼前的寒冬,需要每一个人贡献一度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