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当前最火热的领域,无数玩家疯狂地涌入这片处女地,准备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但是,站在参与者的角色看,当前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并不十分清晰,仍有很多模糊地带,制约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我认为可以分为“机制层面问题”和“技术层面问题”。
- 01 -先谈机制层面问题
对于低空经济这么一个新领域、新赛道而言,机制很关键,这里面包括政策法规、管理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多个方面的统合考虑,而这些方面仍没有很好地进行明确和规范。
第一,总领性的政策法规的重叠与缺失是当前低空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家多部委虽然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与交叉,导致执行者在具体实施时面临困惑。例如,某项政策可能由多个部委共同发布,但各自的重点和解读角度却存在差异,这使得基层执行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准确的方向。此外,缺乏具体的落地细则也是一大问题。尽管政策框架已经搭建,但如何将这些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深圳为例,虽然该地区在推动低空经济方面先行一步,遇到很多问题,做了很多个性化的探索和修正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层面仍需提供更多具有指导性的政策,以确保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统一和协调。
第二,空域管理难度的增加也是低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激增,传统的以监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管理模式需要从以监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或业务为中心,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然而,这一转变并非易事。它要求监管部门不仅要具备更强的监管能力,还要具备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同时,随着低空飞行器种类的增多和飞行任务的复杂化,监管部门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这一转变无疑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
第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低空经济领域面临着主体不清和建设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低空经济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和产业链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并不明确,这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难度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技术复杂性和创新性要求高,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还限制了低空经济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业界开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部分领军企业提出了通过产业协同和创新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新思路。这一思路旨在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创新,共同分担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同时,他们还倡导建立更加明确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机制,以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技术与市场需求和监管之间的不匹配也是低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低空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然而,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往往与现有的安全、合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新的技术应用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现有的审批制度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创新的需求。这种不匹配不仅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可能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加强技术与市场需求和监管之间的匹配性,成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简单做一个小结——机制层面的问题构成了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政策细则;监管部门应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力度,降低硬件成本并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同时,各方还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加强技术与市场需求和监管之间的匹配性,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
- 02 -再谈技术层面问题
低空业务需要网络提供强大的通信、感知等能力,对网络提出全新要求。但通信与感知技术的融合是当前低空经济领域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通信技术和感知技术分别属于不同的技术体系,它们在设计理念、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将这两种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中国移动提出的通感能力-网络效率-网络质量三角均衡设计理念,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理念旨在通过优化通信和感知技术的配置和协同,构建一个泛在的通感网,既保证通信的高效性,又实现感知的精准性。然而,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如何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如何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等。
第一,覆盖漏洞问题
在低空环境中,由于技术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成本考虑,感知技术往往存在覆盖空洞,即某些关键区域或空域无法被有效感知。这种覆盖不足会导致信息的缺失,使得低空经济的运行和决策制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采用全双工+脉冲混合的方法,结合多种技术的优势,提高感知范围。同时,通过多节点协同和优化部署策略,形成更广泛的感知网络,确保关键区域的全面覆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成本、能耗以及维护等因素,确保解决方案既经济又实用。
第二,感知精度问题
在低空经济领域,感知技术的覆盖和精度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感知方案往往存在覆盖空洞和精度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信息的缺失和误判,从而影响低空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移动提出了全双工+脉冲混合的方法,旨在提高感知技术的覆盖范围。同时,通过簇协同技术,将多个感知节点进行协同工作,提高感知的精度。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提升感知技术的性能,为低空经济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然而,这些方法的实现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设备的成本、能耗、复杂度等,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效的部署和优化。
第三,可信度问题
在低空经济中,感知信息的可信度是保障安全性的关键。由于远距离感知和站间同步精度不足,往往会导致虚警率的高发,这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操作。为了降低虚警率,中国移动提出了跨站关联去重机制。这一机制通过多个感知站点的信息关联和去重处理,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真实的信息,降低虚警率。然而,这一机制的实现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如何确保各个感知站点之间的信息同步和共享、如何设计合理的去重算法、如何评估机制的性能和效果等。
第四,干扰问题
感知技术的引入往往会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从而影响通信的性能。在低空经济领域,这一干扰问题尤为突出。为了降低干扰影响,中国移动提出了网协同、防治一体策略。这一策略通过优化网络架构和资源配置,实现通信和感知技术的协同工作,减少它们之间的干扰。同时,通过单向菱形组网和低扰帧结构设计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感知技术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然而,这些方法的实现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如何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信号处理算法、如何评估干扰的程度和影响等。
第五,时频资源开销大问题
在低空经济领域,感知技术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频资源,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为了降低时频资源的开销,中国移动提出了频域载波级、时域符号级精准调度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精细化的资源调度和管理,实现时频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优化感知技术的实现方式和算法,降低其对时频资源的占用。然而,这一方法的实现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何确保资源调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如何优化感知技术的实现方式和算法、如何评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等。技术层面的挑战构成了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通信与感知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诸多因素,如成本、能耗、复杂度、安全性等,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效的部署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低空经济提供更加可靠、高效、安全的技术支持,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注:本文部分观点来源自“2024数字低空大会”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