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低空经济背后的专网博弈

2024/12/16
233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低空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行业主体的目光,他们纷纷投身于低空经济领域,希望能够在这场经济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低空智联网络作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通信和监管服务,引起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极大兴趣。中国电信在今年6月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发布了“低空领航者”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在10月份举办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提出基于现有的230万个5G基站、4.9GHz授权频段和5G-A技术打造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的战略规划。虽然三家运营商对于低空网络的规划不尽相同,但其核心策略都是利用5G公共网络的能力来提供低空专网服务。

然而,在通信行业内,关于如何构建低空网络的讨论一直存在分歧。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吴建军近期多次发文,呼吁建设通感一体化专网,打造数字低空基础设施。

吴建军指出,从技术角度来看,运营商现有的以地面场景为主的公共网络,并不能满足低空经济对于垂直覆盖、低时延、上行大带宽和高精度的需求。即使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对传统地面网络进行改造升级,最终的结果要么与专网无异,要么在经济上面临投资浪费的风险。

因此,吴建军认为,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出发,“基于毫米波的通感一体化低空专网能够很好地满足低空通信和感知的需求,是潜在的综合性价比高的技术路线”。他进一步强调,“基于5G-A的毫米波通感一体化专网更适合成为低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路线”,这与中国移动基于4.9GHz公网频段打造低空网络的策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一个加速起飞的关键时刻,低空智联网络的部署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在民航管理局、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频段划分和产品规范的情况下,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多个行业主体已经开始抢跑,与地方政府、机场合作,按照各自的5G公网方案自行建设所谓的“低空一体化网络”,并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其既成事实。如中国移动在今年5月就宣传期在北京延庆区基于4.9GHz部署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通感一体低空网络。

但是由于三大运营商的5G公网频段各不相同,如中国移动的5G中频网络主要部署在2.6GHz和4.9GHz,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主要部署在3.5GHz,如果任由他们各自为政,利用各自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兼顾覆盖低空,除了吴建军文章中分析的技术缺陷之外,还会增加网络频段和终端制式的复杂性,这不仅会增加上下游成本,还可能造成运营管理的困难,甚至影响到飞行安全。

因此,业界专家纷纷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相关规划,如同在铁路运输行业统一部署5G-Railway专业网络一样,在低空飞行领域划分专用频段,部署一张统一的低空专用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类低空飞行器的统一调度、集中管理和高效通行,保障低空飞行安全,避免资源浪费和减少重复建设,从而推动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地发展。

低空网络的技术路线之争,实际上是5G技术在To B行业市场实现公网私用还是专频专网争议的一个缩影。这场争论不仅触及到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更关乎在更大范围的行业专网的技术选择。

5G应用的三大场景中,除eMBB主要面向人网应用外,mMTC和URLLC均属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应用范畴,属于专网需求。5G专网主要有两种部署方式,一种是由通信运营商的5G公网集成专网功能给企业私用,一种是由企业基于专网频段在非公共区域建设和管理5G独立专网,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频段归属的不同,所以5G独立专网又被成为5G专频专网。

区别于运营商建设和运营的5G公共网络,5G专频专网具有差异化的本地服务、可定制化的建网成本、灵活的安全管控、个性化的自服务等诸多特点,在国外To B市场有着广泛应用。但在我国To B行业市场,因为5G频谱全部划分给了通信运营商,所以主要以三大运营集团基于公网频段面向企业提供专网服务为主。

众所周知,三大运营商自5G商用以来已经累计投资约8000亿建设了400多万座5G基站,但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导致其在To C市场上面临着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速缓慢、5G网络利用率不高的挑战,因此在To B市场上的5G专网业务被运营商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复用5G公共网络能力用于服务企业专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网络利用率,有利于运营商降本增效,所以三大运营商集团强烈反对5G专频专网。

但是由于垂直行业领域众多,To B市场呈现需求碎片化特点,工业、电力、安防、金融等行业,对网络覆盖、可靠性、安全隔离性、数据保密性、设备移动性、网络控制权等特性的要求均不同于公网,因此这些行业里的大型企业对于自建专频专网有着强烈需求。

鉴于三大运营商集团在通信行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负责无线电频段划分的工信部在推进5G专网频段划分上始终畏手畏脚,暨2022年向中国商飞颁发全国第一张企业5G专网的频率许可后再无任何作为,客观上形成并支持了三大运营商集团对于5G专网频段的垄断局面。

然而三大运营商基于公网频段面向企业提供专网服务模式在To B市场上的进展,并未达成5G赋能千行百业的预期效果。到2023年底5G商用已是第五个年头了,但行业媒体报道我国5G行业渗透率仅为6%,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5G专网为通信业带来的增量收入规模也非常有限,以中国移动为例,其5G行业专网2023年全年业务收入才仅为54.3亿元,还不及To B的行业云年收入(708亿)的8%,可见对于运营商这种基于公网提供专网服务的业务模式,企业用户花钱买单的意愿并不强烈。

同时,三大运营商的5G投资对于通信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效应已呈现逐步弱化的态势。截止到2024年三季度三大运营商已经建成了409万个5G基站,基本实现了从乡镇到城市的全面覆盖,因此对于5G网络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移动宣布其2024年用于5G网络的投资支持同比下降超过20%。由于国内通信设备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三大运营商的投资,由此5G投资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产业下游供应商普遍陷入增长困境,以严重依赖国内5G市场的上市公司信科移动为例,其2024年第三季度的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37%。

正是基于这个背景,通信业界再度集中在低空领域为5G专频专网发声,意在呼吁打破通信运营商对于5G频段的垄断,放开5G专网频段给更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像中国商飞、国家电网、民航管理局等既有资金、技术实力又有定制化需求的大型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进行专频专网的投资和建设,既能够给通信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活力,助力下游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又能够激活5G专网市场的活力,加快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进度。

在日前召开的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张云明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将“稳步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满足大型、特大型企业个性化的网络需求”,工信部原总工程师、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玉龙也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推进工业5G虚拟公网和独立专网的协同运行”,这被业界理解为主管部门对于5G专频专网发出了积极信号,5G专频专网在To B市场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本文缩减版发表于《通信产业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资深通信业人士,运营自媒体ICT解读者,通信专业媒体C114通信网、通信世界特约作者,科技媒体虎嗅网、钛媒体、今日头条、百家号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