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测设备和检测设备在半导体制造中的作用虽然同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它们的功能、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技术有显著差异。
1. 功能定义:
量测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核心功能可用一个比喻来理解:
量测设备就像“精密测量师”,它的目标是准确量化某个指标的数值,告诉我们“有多厚”、“有多深”或“有多远”。
检测设备更像是“侦探”,它的任务是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告诉我们哪里存在“异常”或“问题”。
量测设备的定义:量测(Metrology)主要针对晶圆表面和电路结构,量化描述某些物理或材料属性,如薄膜厚度、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刻蚀深度、表面形貌等。量测设备关注的是精确的数值指标,以确保每一步工艺满足设计规格要求。
检测设备的定义:检测(Inspection)则是发现晶圆表面或电路结构中的缺陷(Defect),例如颗粒污染、划痕、开路、短路等。这些缺陷可能影响芯片的工艺性能或功能。检测设备更注重缺陷的识别、分类及定位。
2. 应用场景:
量测设备的应用场景:
量测设备主要用于工艺参数的控制和优化,贯穿于以下流程:
前道制程:如光刻后的关键尺寸量测、薄膜沉积后的厚度测量、刻蚀后的深度检测等。
中道先进封装:如凸点高度、硅通孔(TSV)深度的量化。
后道封装测试:辅助验证封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在光刻工艺中,量测设备会精确测量光刻图形的线宽和对准精度,确保下一步工艺不出现误差。
检测设备的应用场景:
检测设备主要用于缺陷的发现和分析,贯穿于以下环节:
前道制程:如光刻后的图形缺陷检查、硅片表面的颗粒污染检测。
中道检测:如先进封装中重布线层(RDL)缺陷检测。
后道测试:如在晶圆测试中通过电子束检测晶圆是否存在结构性缺陷。
比如,在晶圆生产的早期阶段,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会检查硅片是否存在划痕或颗粒,以确保原材料合格。
3. 技术实现:
量测设备的技术特点:
量测设备注重精准性和重复性,通常使用高精度的物理测量技术。以下为主要技术手段:
光学方法:如椭圆偏振技术用于薄膜厚度测量。
电子束方法:如电子束关键尺寸量测设备,用于7nm及以下节点的高分辨率尺寸量测。
X射线方法:用于高深宽比结构的三维形貌量测。
共聚焦光谱技术:实现非接触式高精度表面形貌量测。
这些技术的目标是实现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别的高精度数值。
检测设备的技术特点:
检测设备更关注缺陷的发现和定位,强调高敏感性和高速度,以下为常用技术:
光学检查技术:通过多模式明暗场照明,快速发现表面缺陷。
电子束成像技术:用于亚微米缺陷检测,如图形晶圆中的开路、短路。
无图形晶圆检测技术:利用激光散射分析表面颗粒污染。
X射线检测:对晶圆内部结构的非破坏性检测。
与量测设备不同,检测设备通常关注“是否存在问题”而非精确的数值测量。
4. 设备特点对比:
5. 实际生产中的协同作用:
在半导体制造中,量测和检测设备通常协同工作。可以把它们的关系比作医生和诊断工具:
量测设备就像医生的“听诊器”,用于获取病人的具体指标(如体温、血压),帮助医生判断病情是否正常。
检测设备则更像是“CT扫描仪”,用于定位和识别病变区域,明确问题所在。
两者的协同作用在生产中至关重要。例如:
光刻后,量测设备确保图形尺寸正确,而检测设备检查是否有颗粒污染或图形断裂。
刻蚀后,量测设备测量深度是否达标,检测设备则排查刻蚀区域是否出现缺陷。
6. 重要性随工艺节点缩减而增加:
随着制程技术节点的推进(如从28nm到14nm,再到7nm及以下),工艺复杂度显著提升。此时:
每一步工艺对量测精度的要求更高,例如7nm工艺中,关键尺寸的偏差可能仅在几个纳米级别。
每一步工艺缺陷的容忍度更低,例如颗粒污染可能直接导致芯片失效。
以统计为例,当工序超过500道时,每道工序的良品率需保持在99.99%以上,才能确保最终良品率超过95%。因此,量测和检测设备在每个节点都必须协同发挥作用。
总结:量测设备和检测设备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工具,各自承担着不同但互补的角色。量测设备注重精确的物理参数测量,就像精密测量仪,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规格。检测设备关注缺陷的发现和定位,就像敏锐的侦探,及时排查潜在问题。两者的高效协作是实现“零缺陷制造”和高良品率的基石。
欢迎加入交流群,备注姓名+岗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