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度上看到一位博主的文章,他认为国产手机厂商自研SoC并不是一条合理的道路,反而是对资源的浪费。他的观点是,要想国产手机SoC真正崛起,必须有一个类似高通那样专门从事芯片设计和销售的公司,而不是各家手机厂商都投入巨资自研核心芯片。
这个观点让我觉得有一定道理。自研芯片当然重要,但并不是所有厂商都适合走这条路。对于大多数国产厂商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定制化芯片实现差异化,而不是在手机核心芯片上投入巨资。像哲库这样的案例就非常典型。大量资金——据估计至少上百亿——最终打了水漂。如果这笔资金能用来支持像紫光展锐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Oppo如果当初通过投资紫光展锐的方式推动芯片发展,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通过持股实现长期的战略收益。
再比如小米的手机芯片。此前关于“小米3nm手机芯片成功”的消息铺天盖地,但不少文章后来被投诉下架。小米是否真的会推出自研芯片,目前仍然是一个谜。从目前的行业环境来看,尤其对于高端高投入的芯片来说,除非具备华为那样的能力,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否则自研芯片风险极高。如果完全依赖美国技术,自研芯片的投入越多,受制裁的风险反而越大,一旦受限,可能会让巨额投入付诸东流。
与其各自冒着高风险投入巨资研发芯片,不如将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如果国内几大手机厂商能够联合投资紫光展锐这样的芯片公司,每家持有一定股份,既能分散风险,也能形成合力。即使万一紫光展锐遭遇制裁,因为有多家厂商的支持,依然有可能坚持下去。而各大手机厂商如果不直接参与核心芯片设计,仅购买芯片并进行定制,就不会引起太大关注,这样还能降低风险。因为对于手机厂商,海外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这种联合模式不仅能规避风险,还能逐步形成竞争力。通过紫光展锐,国产厂商可以先从低端芯片入手,比如针对千元机的市场,逐步积累技术和经验,最终有机会向高端芯片迈进。如果能配合国产芯片制造工艺的提升,那么完全可能诞生一家能与高通、联发科分庭抗礼的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届时,国产手机厂商不仅可以依靠自主芯片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能通过持股获得定制化芯片的优势。
总体来看,这位博主的观点确实发人深省。国产芯片的崛起,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在战略上实现协同。如果各家公司能够避免孤军奋战,合力推动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或许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