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060.4万台,同比增长53.1%,其中所包含的公用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的数量都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大幅增加,充电桩保有量也将随之增长。
各个标准的实施会有助于推动充电桩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充电桩的生产、安装和使用,提高充电桩的兼容性和通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当然,标准实施也将会促进充电桩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如下表所示是整理后的在中国和欧洲的充电桩相关准入标准。
表 1充电桩市场准入标准
共模干扰指的是干扰电压在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上的幅度相同,这里的电压以附近任何一个物体(大地、金属机箱、参考地线板等)为参考电位,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为了降低共模干扰对充电桩电气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屏蔽电缆、接地技术、滤波器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共模干扰的传播和耦合,从而提高充电桩的电气性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共模干扰是充电桩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共模干扰对充电桩电气性能的影响,确保充电桩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针对新国标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模式二随车充(IC-CPD)、模式三交流充电桩的剩余电流保护要求,MAGTRON推出新国标漏电传感器系列,基于MAGTRON iFluxgate@ 技术,核心处理芯片采用自主研发的SoC,集成自检功能和逻辑判断,模块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