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增产能放缓、低端产能淘汰加速、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正在考验锂电产业链上每一家企业的应变能力。
在新能源行业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周期性波动依然困扰着许多企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GGII所预测的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也预计在2024年以28%的增速达到1.5TWh、2025年达到1.8TWh。
但与此同时,国内新增产能放缓、低端产能淘汰加速、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正在考验锂电产业链上每一家企业的应变能力。
面对这一局面,海目星激光市场销售管理中心总经理欧阳磊在2024高工锂电年会上提出,装备企业要想穿越周期,就必须通过内外兼修实现长足发展。
海目星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历经多个行业周期的洗礼。从早期的3C激光打标到切入新能源赛道,再到光伏、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业务增长注入的活力。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8.05亿元,同比增长显著,这不仅得益于过去几年新能源扩产带来的增量,更得益于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上的持续投入。当行业在“内卷”中深陷焦虑时,海目星的实践证明,通过精准应对周期调整,企业完全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
技术创新是海目星穿越周期的核心手段。在激光飞行清洗领域,公司开发的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已广泛应用于电芯及Pack表面UV涂覆层清洗,通过独创两级光学方案、优化激光光路系统、自研轨迹控制算法、独特旋转工装设计等,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工艺良率。
此外,在线CT检测设备作为海目星最新的技术突破之一,实现了对电芯内部结构的高精度3D无损检测。其检测精度可达<0.03mm,效率超过36PPM,并能将误判率控制在0.5%以内。这些高端装备为头部电池客户的品质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巩固了海目星在锂电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大圆柱电池需求的迅速增长,海目星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布局也展现出显著优势。公司自主开发的大圆柱装配线采用激光飞行焊接技术,单工位效率高达150PPM,整线效率达300PPM,生产良率可控制在99%以上。
飞行焊接的高精度与高效率,使海目星的设备成为头部车企大规模生产的优选方案。据欧阳磊介绍,海目星大圆柱装配线已经实现量产交付,标志着公司在高性能电池装备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市场布局上,海目星通过全球化战略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截至目前,公司拥有4个生产智造基地,并在北美、欧洲、日韩等地布局多家子公司,为满足国际客户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海目星成功中标海外头部车企价值12.5亿元的动力电池装配线项目,并获得北美储能市场头部客户的模组PACK新订单。这些成果不仅是海目星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显示出其在国际化运营方面的成熟度。
与此同时,海目星在新兴领域的技术应用也实现了突破。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由公司设备生产制造的固态电池,已成功装载至领军低空飞行器科技公司eVTOL,为这一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早在2023年,海目星便成功突破固态电池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并成功交付中试产线;2024年又与欣界能源签订2GWh电池量产设备框架协议,覆盖了产线的前、中、后端工艺。如此技术储备与市场落地能力,为海目星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增添了更多砝码。
在市场周期波动的挑战下,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欧阳磊分享道,海目星通过精益管理与持续优化,在不增加人力与场地的情况下,将整体产能提升了50%。公司严格按照高标准质量控制体系执行生产,从M1到M5的全流程精益制造,确保每一台设备均能高质量交付。这种内功的修炼,不仅提升了海目星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效率与品质并重的标杆。
在演讲的最后,欧阳磊总结道,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与价值创造。
通过不断拓展技术边界、优化产品方案以及深入开拓市场,装备企业可以在周期调整中实现逆势而上。锂电产业的出海浪潮、新应用场景的兴起、优质产能的聚集,正是企业寻求长期增长的最佳契机。海目星的实践证明,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唯有真正抓住机遇,找到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契合点,才能穿越周期,迎接下一个增长高峰。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