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钟总关于加班文化的文章在行业内引发了现象级的热议。与其说是讨论,更像是一场“讨伐”。
从大量留言中可以看到,不少评论已经带上了明显的人身攻击色彩。对此,我认为对钟总并不公平。他只是坦率地指出了当下行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却因此遭受了误解。
不少人因为这篇文章,将钟总贴上了“推崇加班文化”“压榨员工”的标签。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和钟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里分享一些真实的情况。
钟总早年曾在美国工作多年,深受美企文化的影响,因此他的管理风格偏向美式。比如,公司实行高度扁平化管理,他自己甚至没有独立办公室,而是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公共区域办公。这种方式在国内并不常见,更像硅谷科技公司的做法,这也与他曾在美国奥斯汀工作多年的经历有关。此外,他的公司在过去五年内研发团队无一人离职,人员稳定性极高。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公司氛围良好,远非那种疯狂强调加班的“压榨式”企业。如果是那样,员工早就会用脚投票了。
钟总对加班的理念非常务实——他的重点是把事情做好。是否加班、何时加班、在哪里加班,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他并不提倡刻意制造加班的“仪式感”,更不会用形式主义去衡量员工的投入。
钟总的个人风格也低调务实。他不摆架子,以身作则,承担了许多核心工作,比如产品定义与规划、市场开拓、销售、生产运营和融资等关键环节。他几乎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因此,钟总绝不是那种通过“PUA”手段逼迫员工加班的老板。针对一些不实攻击,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有些言论甚至极为过激,这样的指责对他显然是不公平的。
值得注意的是,钟总将公司一半股份放入了公共池,也就是说,这部分利益直接与员工挂钩,老板个人无法动用。这种机制将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深度绑定,让大家在实际利益驱动下更加主动地投入工作,而不需要任何强制性手段。
推崇加班的文化确实值得批判,但钟总和他的管理理念,我认为是值得借鉴的。他推崇的,是效率和实际结果,而非简单的“工时堆积”。
当然,我依然坚持此前的观点:公司是否优秀,与是否加班没有必然关系。但也不可否认,优秀的公司往往会通过员工持股、RSU(限制性股票单位)、ESPP(员工股票购买计划)等激励方式,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深度绑定,从而让员工自愿付出更多。
最后抛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理想的老板或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