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邬贺铨:避免重蹈5G覆辙,6G应在多频段实现多需求

11/14 09:29
655
阅读需 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1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发表了题为《6G多场景目标要求适配之策》的演讲。他表示,与5G相比,6G在应用场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高的运动速度、峰值速率、区域流量、极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高精度定位以及通感融合、大连接和星地互联等多个维度。但这些要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且并非所有需求都是刚需,而是针对特殊场景的小众需求。

邬贺铨认为,6G未来的应用可能不会像4G那样实现全国无缝覆盖的网络。这些特殊场景要求针对的是小概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局部的。对于某一个用户来说不需要同时满足,也并不需要在同一个终端上完全实现这么多功能要求,这些要求应该考虑在不同频段上适应。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既源于需求,又牵引需求,目标比较单一,发展较为成功。然而,到了5G时代,人们希望它面向行业应用,从消费扩展到行业,需求开始多样化。对此,邬贺铨直言,尽管5G试图在同一个频段上适应这么多目标,但并未完全达到用户体验的预期。6G的要求更高、更多、范围更宽,如果继续将小众需求在同一个网络架构和频段上兼容,可能会重蹈5G的覆辙,无法很好地适应大众需求。

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从1G到6G,载波带宽不断展宽,峰值速率主要依靠载波带宽的增大来实现。频谱效率则通过调制方式的改进来提高,但未来提升空间有限。此外,移动通信还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从非云化到云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到了5G时代,人们开始希望实现通感融合、天地融合等。

邬贺铨强调,6G的发展需要创新,不仅在空口技术上着力,还需要在核心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的架构上进行创新。当前,人工智能与5G、6G的结合备受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到6G上,尤其是在智能客服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然而,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无线接入网上面临着实时性、复杂性、成本以及可信性等方面的挑战。尽管如此,邬贺铨认为,在无线接入网中应用人工智能是必然的趋势,但当前还难以估计其能带来的具体收益。

关于6G的无线接入网架构,邬贺铨指出,传统的专用架构技术成熟、成本低、能效高、维护责任清晰,但开放性和灵活性不足。而开放式和虚拟式的无线接入网则具有较好的开放性,能够支持云原生和功能解耦。然而,这些方案的成熟性、成本和性能等方面还难以达到专用架构的水平。6G的无线接入网可能会是远端无线单元(包括AAU、DU和CU)以及云化架构的结合体。专用架构和虚拟架构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低时延方面,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云原生。无论是专用还是虚拟无线接入网,关键是看DU能否做到性能好、成本低。

此外,邬贺铨还谈到了6G核心网的架构。他认为,6G核心网的功能可能会继续分流到边缘云,用户面也会下沉到靠近用户或企业用户所在地,以提供低时延的服务。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公众运营商网络上的企业应用组织起逻辑上的虚拟专用网络。然而,这也涉及到边缘计算与UPF的对应关系以及UPF与接入网的对应关系等问题。

对于6G终端的多样性,邬贺铨表示,一般终端只需要支持大众的刚需,而对于特定要求的应用,可以通过手机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到固定的网络或通过边缘计算获得计算能力。高要求的终端芯片对中国来说是短板,需要扬长避短。未来6G的终端可能会是多样性的,不仅限于手持终端,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终端,如车载终端和工业模组等。

在频段使用方面,邬贺铨认为,连接手机和连接物联网、地面网和非地面网、消费应用和工业应用等通常是不同的终端,不一定需要在同一频段上。尤其是低空通信,可以使用专用频点、专用天线,甚至天线的仰角可以随着低空的飞行物而自适应调整。工业互联网需要配置专用的频段来避免与公众网的业务互相干扰,并保证高可靠、低时延等特定需求。

最后,邬贺铨建议,在研究6G标准时,要关注那些针对大众使用的合理要求,而不仅仅是特定的高要求指标。6G系统协议应主要瞄准服务于并不那么高要求但满足大众体验的场景。

作者:盖贝贝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