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CDMG
    • 02、CMMG
    • 03、目前国内的频段使用规定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Wi-Fi中的中国标准—802.11aj

11/04 08:28
1825
阅读需 1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IEEE 802.11aj标准是由我国提出并编写的Wi-Fi标准,它在IEEE标准中分为两个章节:第24章China directional multi-gigabit(CDMG)和第25章China millimeter-wave multi-gigabit(CMMG)。其中CDMG是工作在60GHz频段,CMMG 是工作在45GHz频段。

01、CDMG

大概在一年前我们学习过11ad的标准,一起来学802.11物理层测试标准(11ad-DMG-1),11ad又叫做DMG,与CDMG都是工作在60GHz频段,CDMG PHY的许多方面仍与DMG PHY是相同的。那么CDMG与11ad的DMG有什么不同呢?

可以回顾一下一起来学802.11物理层测试标准(11ad-DMG-2),在IEEE 802.11的第20章所讲述的11ad DMG PHY支持2.16GHz的信道宽度,而CDMG PHY 支持1.08GHz的信道宽度。通道中心频率定义为:

信道中心频率 = 信道起始频率 + 信道间隔 ×(信道编号 mod 32)

其中信道起始频率等于56.16GHz,信道间隔1.08GHz,信道编号至少支持2,
35和36,那么:

n=2, Fc=58.32GHzn=35,Fc=59.4GHzn=36,Fc=60.48GHz

CDMG PHY支持的调制方式与11ad是非常类似的,只是MCS的取值范围不太一样。11ad是从MCS0~31,并且中间还有小数,例如MCS12.1等等。具体可以参考一下一起来学802.11物理层测试标准(11ad-DMG-2)。

与11ad类似,CDMG的PPDU也分为三种模式:CDMG 控制模式、CDMG SC模式和CDMG低功率SC模式。其中前两种模式是必须支持的,低功耗SC模式是一种可选的SC模式,它可以降低CDMG收发信机的处理功耗。但CDMG低功耗SC模式已废止,在以后的标准修订中可能会取消对该模式的支持。

- 使用MCS 0的CDMG控制模式;- 使用MCS 1至MCS 16的CDMG单载波(SC)模式;- 使用MCS 17至MCS 23的CDMG低功率SC模式;

控制模式下的PPDU以及调制编码方案如下:

SC模式下的PPDU以及调制编码方案如下:

时域参数如下:

对于射频技术要求,有通用的规定,也根据不同的模式分别进行了规定。由于带宽与11ad不同,所以频谱模板也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RBW为1MHz,VBW为300kHz。传输频谱应在不含训练序列的10 µs以上数据包上进行测量。

其他的要求都与11ad非常类似,仍可参考一起来学802.11物理层测试标准(11ad-DMG-2)。接收机灵敏度由于带宽减少了一半,所以相对于11ad普遍提升了3dB,并且是假定了5dB的损耗以及10dB的噪声系数

02、CMMG

CMMG:China millimeter-wave multi-gigabit 中国毫米波千兆位,采用了单载波(SC)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两种数据传输技术。支持的最大时空流数量为四个。CMMG PHY 支持540 MHz和1080 MHz信道宽度。其中540MHz带宽是必须支持的,1080MHz带宽是可选支持的。调制方式有:BPSK、QPSK、16-QAM和64-QAM。使用前向纠错(FEC)编码(LDPC 编码),编码率为 1/2, 3/4, 5/8 和 13/16。

CMMG 采用(数字模拟混合)MIMO 结构,通过传输更多空间流(最多四个),同时实现多样性复用增益,理论峰值吞吐量可达15 Gbps。除了利用阵列天线增益来补偿毫米波频段较大的路径损耗外,还采用了一种基于分组编码的新型鲁棒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以提高 CMMG 的编码增益,最高可达 0.2-0.5 dB。

我们直接来看一下工信部的文件规定【2013】502号来了解频段和信道:

工作频率范围:42.3-47.0GHz、47.2-48.4GHz;信道带宽:1080MHz、540 MHz;载频容限:100×10^-6;发射机最大发射功率:20dBm;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36 dBm;杂散辐射限值(对应载波2.5倍信道带宽以外):  -36 dBm/100kHz(30-1000MHz);  -54 dBm/100kHz(48.5MHz-72.5MHz、76MHz-87MHz、167MHz-223MHz、470MHz-566MHz、606MHz-798MHz);  -30 dBm/MHz(其它1GHz—载波频率的2次谐波频率)。

信道的配置:

信道带宽
(MHz)
信道号

n

中心频率

fn(GHz)

1080 1,2,3,4 43.065+1.08(n-1)
5 47.800
540 1,2,…, 8 42.795+0.54(n-1)
9, 10 47.530+0.54(n-9)

CMMG PHY 也支持三种模式的PPDU:首先是控制模式:控制模式的作用是传输控制信息,用于保证AP和STA之间的同步以及BSS的覆盖半径。 在控制模式下,为了增强传输信号的鲁棒性,采用了速率最低但抗干扰性最强的MCS 0。另外两种SC模式和OFDM 模式,是为了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各种要求,能够通过MIMO传输机制支持分集和复用。

SC模式可以实现较低的信号峰均比(PAPR)和较高的传输数据率,同时多流传输可以获得增益,使用unique words(UW)作为保护间隔(GI),以避免多径产生的符号间干扰(ISI)。

而OFDM模式与SC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发射端需进行子载波映射、IFFT、循环移位等过程,SC模式下数据字段发射端要经过加扰、信道编码、流解析、星座映射、插导频等过程。OFDM相比SC发射端数据处理相对简单,而接收端更复杂,计算量更大。OFDM和SC都具有较好的对抗多径性能。快速傅里叶变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运算速度,同时也简化硬件实现结构。

当然,OFDM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峰均功率比较大,容易导致非线性失真,还有对载波频率偏移比较敏感等。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正是SC的优势所在。OFDM和SC两种技术在性能上的优势互补,可以很好的应对不同的信道环境。因此,OFDM和SC两种模式在IEEE 802.11aj中的共存让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CMMG 控制模式:使用 MCS 0CMMG SC 模式:使用 MCS 1 至 MCS 8 CMMG OFDM 模式:使用MCS 9 至 MCS 16 

CMMG的前导preamble也同样包括STF和CEF,是PHY PPDU的一部分,用于数据包检测、自动增益控制(AGC)、频率偏移估计、同步、传输模式指示(控制模式、SC 模式或 OFDM 模式)、传输带宽指示(540 MHz 或 1080 MHz)以及信道估计。

控制模式的PPDU与CDMG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来看一下SC模式的PPDU如下图。首先多了一个SIG,SIG为信令字段,载有数据部分的指示信息,包含编码调制方式、分组的速率和长度等。SIG还具有指示SC与OFDM模式切换的信息。还有SCTF:SCTF是可选的,仅在1080MHz信道带宽下传输,由长度为512的ZCZ(zero correlation
zone)序列组成。在MIMO传输中,不同的发射天线发射不同的前导码,前导码由四个ZCZ序列中的一个组成,这样可以提升系统在精确同步和信道估计上的性能。实际上这种技术在CDMA中最早被使用。

SC模式下EVM的要求如下:

CMMG的OFDM模式是可选的,PPDU格式如下图。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CMMG设计了新的STF字段(OSTF:OFDM Short Training Field)和CE字段(OCEF:OFDM CEF),OSTF主要目的是改进MIMO发射中的自动增益控制估计。OCEF为接收机提供了一种用于估计星座映射输出(或如果采用 STBC,则STBC编码器输出)与接收链路之间的MIMO信道的方法。

OFDM模式下的EVM要求见下图。相比于SC模式,调制没有了π/2的旋转,关于π/2旋转的调制方式,可以参考一起来学802.11物理层测试标准(11ad-DMG-3)。

不同模式下,通用的频谱模板如下图:对于540MHz或1080MHz带宽信号,频谱发射模板在0dBr(相对于信号最大频谱密度点)的带宽对应为470MHz或940MHz,也就是频率偏移在±235MHz或±470MHz。当频率偏移为±330MHz或±660MHz时为-17dBr,当频率偏移为±1350MHz或±2670MHz时为-22dBr,当频率偏移为±1530MHz或±3060MHz及以上时为-30dBr。 中间各段频率偏移的要求,应在dB域内线性插值。下图中横轴的数值为归一化:(频率偏移/带宽B)的结果。

这张图是东南大学用原型机跑出来的CMMG性能结果截图,实验环境是在室内10几米到85米的距离范围,使用64QAM调制、3/4码率和540MHz传输带宽传输两个空间流,实现了4.085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03、目前国内的频段使用规定

以上CDMG和CMMG这两个毫米波频段的Wi-Fi标准是由中国主导制定的。从2011年开始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东南大学、海思半导体、中兴通讯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于2012年成立了IEEE 802.11aj任务组。随后,2013年我国工信部无[2013] 500号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40-50吉赫兹(GHz)频段固定业务中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和工信部无[2013] 502号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40-50吉赫兹(GHz)频段移动业务中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发布。然后是802.11aj-2018的发布。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毫米波Wi-Fi的发展。

但在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这两个文件提出了拟废止的征求意见通知,所以11aj的应用暂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但作为对毫米波频段Wi-Fi系统的尝试,11aj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对整个毫米波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