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推动车载智能视觉革新 飞凌微有一个抓手

2024/10/30
577
阅读需 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十多年来,图像传感器和视觉类产品的应用迅速扩展,从安防监控到消费类机器视觉,视觉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神经网络AI算法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视觉与AI的结合在各行各业中催生了众多应用场景。日前,在E维智库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飞凌微首席执行官兼思特威副总裁邵科深入探讨了端侧视觉处理芯片及其与图像传感器在车载应用中的融合方案。

当前,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正在导入端侧AI处理。邵科表示,AI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三类:云端处理、本地中央计算处理,以及直接在端侧处理。端侧处理的优势在于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时,提高了可靠性,并有效解决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尤其在车载舱内视觉应用等特定领域更具优势。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视觉传感器在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360度环视到ADAS辅助系统,再到舱内监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应用落地的增多,对摄像头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成像性能以及多摄像头的组合使用。这些需求推动了对图像处理性能和处理性能的要求。

邵科介绍了飞凌微在端侧处理领域的最新成果——M1智能视觉处理芯片系列,该系列芯片能够在端侧进行高性能的图像处理或视觉预处理,为整个系统的高效落地提供有力支持。M1系列包含三款产品,其中一款是针对车载应用的高性能ISP,另外两款是用于车载端侧视觉感知预处理的轻量级SoC。这些芯片采用业内最小的BGA 7mm*7mm封装,有助于实现更小巧的模组设计,便于在车载环境中应用。

作为一款高性能的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M1能够处理高达800万像素的图像数据或同时处理两颗300万像素的图像数据。得益于飞凌微多年自研的ISP技术,M1在高动态范围和暗光性能上表现卓越。高动态范围确保了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都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而优秀的暗光性能则让夜间驾驶或停车时也能清晰查看周围环境。

为了进一步增强处理能力,飞凌微在M1的基础上加入了轻量级的CPU和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轻量级AI应用的并行处理。例如,人脸识别和姿态识别等AI功能现在可以在端侧系统中直接完成。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飞凌微还推出了M1Max,其算力资源是M1Pro的两倍,能够处理更多数据,支持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M1系列芯片适用于车载ADAS、影像类产品,以及新法规要求的后视镜等领域。据邵科介绍,目前,M1系列已经实现了多个落地场景。

首先是车内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测驾驶员的疲劳和声音状态,为驾驶安全提供重要保障。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L2或L3级别的辅助驾驶都需要驾驶员的监管,而DMS正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飞凌微的方案通过集成化的方式,在新势力车型中轻松实现驾驶员监控功能;同时,针对资源有限的车型,飞凌微也在端侧实现了该功能,只需替换原有模组即可集成新功能。

除了DMS外,飞凌微还推出了OMS(乘客监控系统),该系统原本主要用于商用车和运营车辆的乘客状态监控,但现在也扩展到了拍照、视频应用以及手势识别等更多感知应用。为了满足这些新需求,飞凌微提供了能够同时输出RGB彩色图像和近红外图像的5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结合M1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组方案。

在电子后视镜方面,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在暗光环境下具有更好的夜视性能。去年开始,电子后视镜已经得到法规的认可,可以替换现有物理镜子。飞凌微的方案通过高性能ISP和图像传感器的组合,实现了更好的成像效果。

飞凌微还在后视摄像头上加入了识别算法,实现了行人和物体的检测功能,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轻量化的应用方案通过图像传感器和端侧SoC的组合,在模组端就能实现。

作为思特威的全新子品牌和子公司,飞凌微致力于结合思特威在图像传感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通过数字SoC实现更好的方案融合。

新一代端侧SoC与感知融合方案对于推动车载智能视觉升级的重要意义。邵科表示,飞凌微的M1系列芯片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设计,为车载视觉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有望在未来的智能汽车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除了车载应用外,飞凌微的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开发新的SoC产品,与图像传感器更紧密地结合,推动端侧应用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