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虽卷但有:说说我最熟悉的测试机行业吧

14小时前
328
阅读需 9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我虽然在行业研究方面涉足的领域非常多,但绝大多数我还只是有些基本常识,算不上专业。但是在测试机(ATE)领域,我还是有相当专业背景的。毕竟,我在2003年从工艺制造转行进入ATE行业,在一线的测试应用开发技术岗位上干了十几年...

今天和大随便聊聊这个领域吧。想到什么写什么,凑不成完整文章,就是堆积一些观点和认知。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 ATE这个市场规模在全球大约是40~50亿美金的样子。虽然相对前道设备而言增长速度偏慢,但相对稳定,不容易大起大落。目前市场规模看起来不小了,但实际上被两家龙头企业 -- 日本Advantest和美国Teradyne垄断了7到8成的份额

- 对ATE设备市场有兴趣的朋友必须要理解一点:ATE其实不是一种设备,而是由针对不同产品应用的完全不同的各种测试设备组成的一个集合。其它绝大多数前道和封装设备都没有很强的和芯片种类相关性,但测试设备几乎是和芯片应用绑定的

-- 数字、模拟、射频、存储、功率、传感器都会需要完全不同的专用测试设备,存储器NAND和DRAM用的测试设备也完全不同。所以一家测试机供应商在某个领域做得再好,也不见得就能做其它种类的测试设备。不同种类的测试设备之间连基本硬件架构和技术要求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之前为了给某个大会做演讲,个人整理了一个不同种类测试设备的市场空间大小和技术难度的估计。这个全凭个人感觉,不是很准确,仅供大家参考了

补充)DRAM的市场应该是非常大。LCD驱动也可以改成较大。射频芯片其实可以分成高端和低端:消费类的市场较大,但技术门槛不太高,竞争激烈。工业、军工、通信设备用的高端(高频、高能量)射频芯片市场技术难度大、毛利高,但市场空间很小

- 在很多年以前,ATE这个市场已经经历过一轮大洗牌了。当年全球也出现过10~20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测试设备供应商,分布在美国、日本、欧洲。但经历过市场激烈竞争和淘汰以后,数量剧烈减少。现在的小朋友不用说完全没有听说过斯伦贝谢、ANDO、横河这些名字,恐怕连Credence和LTX也很陌生了吧。2010年,随着我的老东家Verigy被Adantest收购以后,这个市场基本尘埃落定。两强竞合的格局一直维持到现在,地位已经根本无法撼动了。目前而言,想取代或者大规模抢夺这两家的市场份额,不要说国产厂商没有任何机会,即使放眼全球也找不到一个能打的了

- 说说为啥高端测试机的开发特别难吧!其实就是参数精度、稳定性、一致性的问题。系统复杂程度和产品成熟度的不断迭代,是几乎每一种半导体设备都需要克服的困难。而对于测试机而言,最为特殊的一项就是其核心的芯片问题。

测试机用到的最核心的芯片大约分三类:

PE (Pin Electronics):负责各种高精度电平电流的提供和测量

TG (Timing Generation):负责所有波形的时序控制

主控芯片类似电脑里的CPU,控制每一个测试通道的具体工作

作为测试设备,其精度必须比被测芯片(DUT: Device Under Test)的精度高至少一个数量级,还要能够长时间极其稳定地工作,而且不同设备不同通道的一致性要求也极高。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设备架构和软件控制上极其复杂,而且对于芯片的要求极高

目前全球能做这类PE、TG芯片的供应商大概也就美国的ADI、TI等两三家公司了。国内好像也有一家在做,但是这个芯片不仅仅面临极大的技术难点,更重要的是市场空间太小了。这种专用芯片几乎只能用在测试机上,大家简单估算一下一台设备用多少颗芯片,国内一年出货多少台测试机就明白了。花了很大精力和资源做一个难度很高的芯片,一年就出货几万颗料,您觉得应该卖多少钱一颗才等收回研发成本?

- 其实最麻烦的是SOC测试设备的主控芯片。Advantest和Teradyne两家是自己做ASIC实现的,而且积累迭代了二三十年。你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自主架构和指令集的CPU了。一般测试机供应商是根本没有能力自己开发这样的芯片的。就算有技术实力,时间和成本也不允许。所以目前一般中小厂商都是用FPGA来实现主控功能的。这就导致一个巨大的问题 -- 速度上不去。目前用FPGA搭的测试机,数字通道速度最高也就400Mbps了,用MUX等技术手段或许勉强冲一下800M。但这恐怕就是天花板了

作为对比,我老东家惠瑞捷(前生是安捷伦的测试机部门)的93000系列,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超过这个水平了。在大约十五年前(如果不是更早),它家的设备已经能够做到全通道1.6Gbps,高速通道3.6Gbps。这个技术水平放到现在也是其它中小厂商望尘莫及的了(不单指中国大陆,而是全球其它除了Teradyne以外的所有厂商)
目前这个问题对于国产厂商而言是无解的

- 对于投资人而言,判断一家测试机厂商是否有前途和投资价值。除了了解其技术水平以外,最主要的是看他的客户。测试机市场里,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是强绑定的 - 一般设计公司的一个系列产品采用了某一个测试平台进行量产以后,基本上就不会更换了。苹果就一直用Teradyne的设备,而英伟达是Advantest的93000系列的忠实客户 ...所以,一个测试机厂商能否有大的发展前途,主要看他绑定了哪些大客户,这些大客户的发展情况如何。这个是行业生态决定的,不会改变

- 除了测试机本身,整个测试行业生态里还有handler、探针台、探针卡、测试载板、测试插座等行业。但是这些领域也已经卷到不行了。总而言之,在每个领域里只有高端还有投资机会,低端市场都已经杀成血海了。我是投资人的话,没有极强技术能力的创业公司,看都不看

- 作为一级市场投资,我发现很多投资人都多少犯过一个错误:就是只研究项目本身技术的好坏和市场空间大小,却对当下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缺乏了解。投的时候以为找到一个蓝海市场。但等投完以后,返现项目一下冒出十几家差不多水平的竞争对手,瞬间蓝海变红海投资人不是摩西,再想从红海脱身就很难很难了

所以,投资人在投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市场竞争格局不过还好,ATE这个市场我熟悉。下面是我收集到的全球所有供应商的具体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说实话,不仅是测试机行业,其它行业也大体类似这个情况。作为投资人、或者是打算进入某个新领域的企业或者个人,都应该花精力先把整个市场的行情和竞争情况深入了解一下当然,如果你个人对于收集行业信息有较大难度,那不妨来我的知识星球看看我收集了近十年的行业数据已经覆盖了大半个产业链,还有大量行业景气度的数据和原创研报。

现在所有数据原始文档都贡献出来,给你个一锅端走的机会(云盘直接同步我电脑硬盘,每日更新)原价1998元,折后仅需要1498元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