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了,四大运营商当前什么情况?只能说都不算特别理想,很多指标还没有完成,尤其是营收、利润这些核心指标压力非常大!营收的问题很简单,个人市场收入在萎缩,而政企市场收入增长的拉动力不及预期,导致整体营收增速下滑。有人说,增速下滑而已,只要保持正向增长就行了,问题不大。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但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它是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而企业是在动态中发展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由于固定投资都是逐年摊销的,这意味着越往后,单年总体成本越高,拿中国移动来说,2021-2023年的运营成本分别是6,039.05亿元、6,768.63亿元、7,243.58亿元,成本增速虽然在有计划地控制,但增速还是很高。一旦营收增速持续下滑,跌破临界值,问题将很严重。为什么都说发展是硬道理?原因就在于此。
此外,营收增速是企业发展健康度的核心指标,运营商作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数字经济推动者,当前正处于发展的窗口期,其发展态势应该是蓬勃向上的,一旦其营收增速低于国家GDP增速,运营商管理层的压力将会很大。那怎么办?我觉得关键点有两点:
第一,个人市场必须要稳住。今年上半年,运营商流量业务收入处于“决堤”的状态,23年底流量业务收入增速-0.9%,到6月底,流量业务收入增速已经放大至-2.3%。这是最大的失血点,必须堵住。不过,客观地说,要堵流量业务收入这个失血点可能已经很难了,毕竟是大势所趋,但个人市场的其他业务是可以再想想办法的,比如个人数字化业务能不能做起来,贡献点营收?
毕竟很多业务已经在温室里养了很久,该到真正的市场中拼杀一番,赢了赚收入,很好,输了下狠心砍掉,省成本,也不错。我认为,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深入,运营商未来的营收、利润增长点肯定不会在个人市场,流量业务已经没有未来了,个人数字化业务,我也不认为运营商能从多如牛毛的大中小厂商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运营商卷不过它们,所以,我建议还是以投资参与为主吧,安心做平台、做渠道。
第二,政企市场必须要打到粮食。前面几年,运营商在政企市场玩得风生水起,把大家的期望值拉得无限高,比如,云计算业务增速连续几年保持三位数增长,叠加各种政策利好,所有人都认为,运营商即将一统政企江湖,结果,所有人都被晃了——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份,三大运营商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长率已经掉到了12.3%,而且势头仍在往下走。而运营商政企业务的整体增速也已经掉到了个位数。背后的问题可能有很多,集成模式问题、产品问题、欠账坏账问题、政策导向变化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运营商既然声势浩大地把经营重点转向政企市场,就应该对这些问题提前做好研究部署,做好预案,总不能等这些问题都彻底爆发了,再去找原因、找解决方案。
而政企市场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利润问题。2022年,华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任正非发文《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指出:在以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为主要纲领的前提下,华为要在市场结构上进行调整。
在某种程度上看,我认为今天的运营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面临类似的抉择。当前的运营商还是不差钱的,所以在业务布局上还是全面开花,几乎所有业务、所有赛道都参了一脚,但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很多布局、很多投资的财务贡献是负的,而且长期是负的,甚至看不到转正的可能。
以华为能力积淀之深,尚且提出要“面对现实,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我认为,运营商也有必要在基础通信服务之外,明确另一条主航道,把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主航道。不要说“我的另一条主航道就是数字化服务”,那太宽泛了,你要攻占一块高地,就应该确定好目标定位,持之以恒地集中火力攻打,总不能说我们就往这个方向打,然后开始漫天飞舞导弹,打到哪算哪。运营商的战略规划能力都很强,但战略闭环能力却很弱,我觉得有时候或许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大家都以“打粮食”为目的,多产粮食,打到粮食才能活下来,多产优质粮,有富余才能活得更好。打不到粮食的,也别等了,该缩减缩减,该关闭关闭,别想着先卡着位,总有一天这个钉子会冒头,事实上,过去无论失败案例告诉我们,这对运营商来说很难,沉没成本就让它沉没吧。活得健康,远胜于长得虚胖!
回到题目,马上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了,运营商的经营压力很大,怎么办?其实今年也没什么好办法了,我觉得就一个字:干!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运营商要想想清楚,后面几年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