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RISC-V在加州大学伯克利诞生。在X86架构和Arm架构互相争斗的十多年间,凭借着开源、精简、模块化、易扩展、定制化综合优势,RISC-V IP核出货量达到130亿颗,实现了Arm经过30年走过的历程。RISC-V悄然成长,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
01、RISC-V的深度思考
如今,RISC-V仍在持续增长。Omdia 最新的报告指出,从今年起基于 RISC-V 的芯片出货量将“每年增加 50%”。RISC-V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速度更快。目前市场上130亿颗RISC-V核心中,一半来自中国。并且在RISC-V基金会的超4000名会员当中,中国企业占比近一半。
国内外主要RISC-V芯片厂商及产品布局情况目前,国外布局RISC-V的企业主要有高通、恩智浦、谷歌、英伟达、英特尔、西部数据等,国内方面如奕斯伟计算、达摩院、兆易创新、乐鑫科技等都纷纷参与RISC-V的应用布局,相继推出了EIC7702X、玄铁C906、910、黄山1号、黄山2S、GD32V系列等代表性产品。投资机构对RISC-V创企给予了诸多积极的回应。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起码有 16 家从事RISC-V芯片研发的国内创企获取了新一轮的融资,其中奕斯伟计算、进迭时空、希姆计算、蓝芯算力、知合计算的最新单笔融资均达到了亿级的规模。
“生态建设”是贯穿RISC-V架构发展始终的关键词。2023年全球RISC-V软件生态计划RISE的成立标志着RISC-V软件生态从纯开源主导、基金会主导进入商业化主导、全球大规模共建的时代。RISC-V正在迅速发展,但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对于一个新型的、开放的计算架构,如何能够助力其发展得更加繁荣,做大RISC-V的蛋糕,还需要剥丝抽茧,深度思考。一个有前景的计算架构,必然存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挑战。RISC-V在中国发展有何优势?北京奕斯伟计算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何宁博士表示,中国发展RISC-V有两大优势。
第一,从市场角度看,中国场景需求广,同时应用创新能力强。这两点能够保证RISC-V新的技术和产品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应用场景丰富、创新能力强,使得RISC-V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
第二,从机制角度看,中国有更强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布局能力。整体市场引导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开发者个人,中国相对于国外更愿意、有更大的热情投入RISC-V,这使得RISC-V在中国的发展更有活力,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也更高。何宁说到:“在中国,大家对RISC-V的发展、自主创新以及未来展望,形成的累积势能已经相当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RISC-V,这本身就是中国非常大的优势。”如火如荼的发展RISC-V后,更需要考虑RISC-V的“头顶的三朵乌云”。
目前RISC-V的头顶乌云还在三个方面:技术、产品、生态。技术方面,技术指令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面向高性能应用的扩展指令还待补充完善。这个过程虽然有挑战,但是未来一定会走到完善的地步。产品方面,RISC-V之前主要应用在物联网领域,高端旗舰性的产品还比较缺乏,这方面业界也在进一步努力。
而生态问题依然是盘旋在RISC-V头顶最大的乌云。从发展历程来看,RISC-V是从物联网起家。IoT嵌入式场景适合“单兵”突破,对于生态的需求低,软硬件切换的代价小。但是,由于IoT是低曝光度领域,尽管RISC-V架构芯片的出货量已经突破百亿颗,但普通消费者对其感知度不高,生态也难以复用。
向前推进,手机、电脑、服务器等强生态场景对于生态的要求很高,软硬件切换的代价大,需要广泛协同生态链。这方面国内虽有企业在发力,持续朝着高性能方向走,出现了一些芯片,让基于RISC-V的高性能芯片成为可能,但是还不够,高势能尚未形成。因此,RISC-V发展如何更进一步?解决碎片化问题,搭建属于自己的生态,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题。弱生态场景感知度低、强生态场景尚待突破,能否找到合适目前RISC-V发展的生态场景?基于此,奕斯伟提出了:RDI(RISC-V Digital Infrastructure,RISC-V数字基础设施)的产业概念。RDI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02、什么是RDI?
RDI指所有采用RISC-V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芯片、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算力、新网络、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等。垂直行业场景是RDI落地的首先突破口。具体而言,奕斯伟计算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与上下游生态链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推动RISC-V产业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为推动绿色、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RDI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做贡献,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何宁解释到:“RDI概念是面向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范畴。在弱生态场景和强生态场景之间是否存在过渡场景,投入不大,又能摆脱单纯在嵌入式场景中,力量比较弱、用户感知度低的尴尬场景。我们认为,有限生态场景本身具有一定的软件需求,但这些需求不至于大到几百万、上千万个软件数量需要去迁移适配的程度,而典型的有限生态场景就是垂直行业场景,如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因此特别适合RISC-V向强生态渗透的过渡时期。”RDI概念的提出,在RISC-V业内打出了四重效果。
第一,把RISC-V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具象概念,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底层技术。将其嵌入到数字基础设施中这个非常具象、能够感知的概念之中。
第二,RDI将零散的产品整合,面向行业场景形成系统性概念,共同推动RISC-V生态发展。
第三,能够将RISC-V体系化规模化组织起来,并将其从隐性的存在转变为显性的存在,以便用户认知和直接感受。
第四,将RISC-V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阐述了出来。要形成RISC-V数字基础设施必须能力范围涵盖广泛、应用多样,且足够安全高效的。能够成为数字基础设施底层架构非常不易,但RISC-V具有这一潜力。从四个维度看,将RISC-V从之前抽象的、离散、隐性的维度重新整合,并且用系统性的概念将其抛出,阐明他的历史责任和需要承担的使命担当,这非常有价值。
RDI概念范畴很大,涵盖的内容很多。要面向不同行业场景,快速构建创新解决方案,提升RISC-V的渗透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各企业产品的简单加合,而是广泛、持续、深入的合作。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撑RDI落地,奕斯伟计算正在打造RISAA(瑞赛)技术与生态平台,希望能够借此推动行业伙伴间的技术合作、应用落地与生态共建。具体来说,RISAA平台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基础技术能力,以及五层级的产业生态共建模式。
三方面的技术能力首先是RISC-V+AI的技术底座能力,旨在构建一个兼容不同计算需求的共性计算底座;
其次是DSC能力(Domain Specific Computing,领域专用能力),旨在提升RISC-V产品在各领域应用的竞争力,支撑行业场景落地;
最后是开放的软硬件接口与平台,旨在为生态伙伴实现技术上的互联互通提供条件。
五层级的生态共建模式包括在IP、芯粒、芯片、板卡、系统设备五个层级的产品形态上,实现合作伙伴间互惠互利、互通有无、协同创新、共谋发展。
03、统一RISC-V江湖,需要领军人
以现在的RISC-V产品形态,想要打透垂直行业场景是非常难的。一方面,一个场景涉及许多芯片和设备,无论是哪一个单独的企业,都没有非常充足的产品能够满足每一个垂直行业场景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RISC-V产品非常零散,没有组成系统,也没有形成体系化方案应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单家企业难以应对,单个产品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业内需要有新的体系概念,将RISC-V体系化组织起来,需要有人来牵头,而此时奕斯伟计算站了出来。2019年,王东升从京东方功成身退,转身选择二次创业,加盟奕斯伟。而致力于RISC-V计算架构自主研发的奕斯伟计算,也在北京应运而生。
奕斯伟计算是国内较早且明确提出以RISC-V作为核心底层技术的企业。何宁说到:“2019年我们成立时,很多行业人士并不理解这个口号,在当时RISC-V还是以物联网应用场景为主,而面向高性能和强生态的场景,许多指令扩展尚不完善,势能尚未累积。”近几年来,奕斯伟计算为RISC-V做出了大量投入,一直坚持:凡是能够使用RISC-V的产品都使用RISC-V,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奕斯伟计算的优势在于:一是产品线非常丰富;二是具备内核优化定制能力,快速响应产品需求;三是作为平台型公司,客户、供应商、自身的技术能力这几方面都可以整合复用。
产品线方面,在短短几年时间,奕斯伟计算以数据的显示交互和计算连接为核心业务方向,打造RISC-V+AI的核心技术底座,积累RISC-V领域专用计算(DSC)能力。智能终端领域,奕斯伟计算推出64位符合RVA23规范的RISC-V多媒体SoC、RISC-V电竞显示器主控芯片、RISC-V 5G小基站射频收发芯片;智能汽车领域,带来RISC-V+AI 车控MCU、RISC-V车路协同C-V2X SoC、RISC-V车载图像处理芯片、超低延迟电子后视镜解决方案、柔性OLED智能交互解决方案;智能计算领域,发布64位RISC-V Dual-Die AI SoC、高性能RISC-V开发板、边缘智能计算站、1U微服务器、AI加速卡/视频卡转码卡。
其中,AI SoC EIC7702X采用8核64位乱序RISC-V高性能处理器和自主研发的高效神经网络计算单元(NPU),支持全栈浮点计算,全面加速生成式大模型;拥有丰富的外围扩展接口,在AI智能设备等领域具有超高的适应能力;具备强大的音视频处理能力,支持H.264、H.265等视频编解码标准及ACC-LC、G.711、G722.1等多种音频编解码方式,支持最大8K@100fps的视频解码和8K@50fps的视频编码;拥有高达4Gbps低延迟以太网的网络能力,最高可提供40TOPS INT8算力,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AI工作负载,支撑AI本地化部署。
在SPEC2006基准测试中,EIC7702X取得了8.57分/GHz的亮眼成绩。同时,奕斯伟计算发布了正在研发中的开放的自研IO HUB异构芯粒互联平台,支持灵活搭配GPU、DPU、NPU、xPU等各类计算芯粒,实现通用算力、网络能力及其他多元算力的扩展和多场景多元化应用。
IO HUB芯粒互联平台,采用UCIe作为芯粒间互联接口,支持与第三方芯粒实现高带宽互联;支持DDR4/5高性能内存和PCIe5.0/CXL2.0、Ethernet 100G/200G/400G的高速接口;内置GPGPU加速器,提供网络卸载,压缩解压缩等通用硬件加速能力;内置高性能加解密安全引擎,为产品提供高安全保障。
在IO HUB基础上,可通过各合作伙伴间的芯粒组合实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计算芯片,如通过SiP合封IO HUB芯粒和计算芯粒,提供通用计算能力,可用于云端计算服务器、企业专用计算服务器等RDI数字基础设施;及通过合封GPU、NPU、DPU芯粒,可用于云端训推服务器、边缘推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网络卸载计算服务器等RDI数字基础设施。
04、RISC-V杀手级场景
作为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发起星球大战计划的“附带产物”,个人计算机在如今已然成为我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事物。随之受益的 IBM、英特尔、微软等科技巨头,联手开启了属于X86 架构的辉煌时代。随后,Arm率领着安卓手机席卷而来,手机等移动平台成为Arm市场的杀手级应用。作为新生代架构的RISC-V,业内都在观望什么会是其杀手级应用?当生成式AI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RISC-V的机会再次降临了。关于AI和RISC-V的关系,何宁表示:RISC-V和AI两个概念之间已经产生强烈的交集。
一方面,RISC-V会成为AI的原生架构;另一方面,AI赋能的新设备能够成为RISC-V的杀手级应用。
首先,作为计算架构,RISC-V具有高效、灵活、可扩展性强的优势。高效满足了AI时代对于能耗的要求,灵活、可扩展性则能够使得RISC-V在云、边、端等不同场景下落地和应用。生成式AI触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在此基础上会出现许多新的场景和需求,这类需求都是灵活多变的,需要计算架构具备足够强的适应能力,以支撑软件和应用实现,RISC-V在这方面本身就具有独特价值。
其次,RISC-V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开放。开放意味着竞争活力足够多,业内的贡献也足够多。基于RISC-V的底层架构,不仅可以在CPU上发展,还可以向TPU、AI计算方向发展,可以基于RISC-V基础指令集在上面进行不同扩展,搭载不同协处理器,最终形成共性计算底座。这个共性的计算底座涵盖的不只是CPU,还包括GPU、NPU等。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颠覆整个软件。这在技术上,也是最适配未来AI发展的方向。何宁说到:“我们认为RISC-V未来可以成为AI的原生架构,吸引开发者的数量以及社区活跃度不亚于现在任何相关社区。”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AI赋能的新设备又将成为RISC-V的杀手级应用。有这么一句话:“所有产品都值得用AIGC重新做一遍”,这背后暗示着AI带来的生态重构的良机。生成式AI智能助手,会使得应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比如说,以前需要在手机上使用APP点餐、旅行,现在使用AI助手就可以解决,其他APP从与用户直接的界面转变为隐藏后面提供数据,使得APP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RISC-V需要一个生态重构的良机,而AIGC就给它提供了这样一个生态窗口。何宁表示:“AI与RISC-V之间相辅相成,RISC-V+AI是未来趋势。在新的重构生态良机下,RISC-V 计算架构发展前景十足。”
05、结语
全球都在看好RISC-V,它正在慢慢改变半导体市场。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RISC-V有望成为继x86、Arm以后的第三大主流架构。在RISC-V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加大关注力度,更是将该技术的研发推向了新的高峰:
- 印度政府资助的相关项目开始倾向于RISC-V,使RISC-V成为实际上的国家级指令集;巴基斯坦政府也宣告将RISC-V列为国家级优先架构;欧盟在 2022年9月发布《关于建立欧洲开源硬件、软件和RISC - V技术主权的建议和路线图》的报告,表明对RISC-V与开源硬件的支持;
RISC-V发展迅猛,中国更是RISC-V生长的良土。中国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健全RISC-V产业链,鼓励标杆产品应用,支持开源基础设施发展,并加强教育和国际合作。RISC-V已经站上了黄金时代的跳板。奕斯伟计算作为在RISC–V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坚定的技术投入,积极寻找RISC-V生态切入点。通过RDI整合存量市场基础,借助生态重塑打造增量市场。RISC-V之路,虽远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