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邓为民老师关于计划的核心的问题,邓老师有一个前置条件“基于DDMRP逻辑,短周期主生产计划是整个计划体系的核心。”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重视DDMRP,所以还是重点研究了一下。当然引用的资料也可能不对。
APS计划体系应该包括物料与产能计划
或许我有些教条了,国内很多文章写MRP其实是指代的MRPII。
MRP一般指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II一般指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这么写有些抽象,我用两张图来作比较。
MRP是物料计划,主要解决物料的供需平衡问题。如下图,MRP根据BOM展开物料计划。
而MRPII作为制造资源计划,既包括物料计划,也包括生产路径以及相关资源的计划。
MRPII在计划时,只考虑生产路径,而假定制造产能是无限的,但是对于产能限制,以及由于产能限制带来的一系列瓶颈,诞生了TOC理论,而APS或者说现在的制造计划体系,是在MRPII的基础上,融入了TOC理论。
APS既包括物料计划也包括生产计划。
DDMRP是demand-driven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缩写。APICS词典解释如下:A method for planning material needs that enables a company to build more closely to actual market requirements.
从DDMRP的定义看,DDMRP是物料计划,而物料计划逻辑下,讨论短周期主生产计划,我个人总是觉得怪怪的。
DDMRP为多层次库存管理和补货计划策略提供了框架
来看一下DDMRP的逻辑,由五个主要步骤组成:
1、战略缓冲定位;
2、设置缓冲参数与缓冲大小;
3、缓冲区动态调整;
4、需求驱动补货计划与执行;
5、可视化协作-警报。
DDMRP方法为多层次库存管理和补货计划策略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方法由五个主要的步骤组成
1.战略缓冲定位:通过在供应链节点中设置解耦点,阻断上下游供需的相关性,阻止牛鞭效用,减少供需的波动性,缩短交货周期。
2.设置缓冲参数与缓冲大小:通过缓冲参数的设置,以确定缓冲库存的大小,缓解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减少或消除牛鞭效应。
3.缓冲区动态调整:根据实际的供需交易数据量,动态调整缓冲参数,进一步调整缓冲库存大小,以满足需求波动带来的供应波动的影响。缓冲配置文件的动态调整进一步稳定了供应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平滑了所有变化的操作。
4.需求驱动补货计划与执行:需求驱动计划包括通过评估实际库存、已订购但未收到的库存和合格的销售订单需求来生成供应订单。
5.可视化协作-警报:当用户通过跟踪缓冲库存消耗情况的警报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订货提前时间和交付就可以同步。
从DDMRP的整体逻辑框架上,看不到其中会有与生产相关的计划。“基于DDMRP逻辑,短周期主生产计划是整个计划体系的核心。”我的确是有些不懂。
APS本身就是由需求驱动的计划
我在i2工作时,研究了很多大型企业的APS项目文档。而在项目文档中,最开始的内容一定是讨论制造方式:MTO,ATO,CTO,MTS等多种制造方式。
其中MTS是基础,而大型企业的APS系统中,最复杂的是MTO,ATO,CTO,以及多种方式的组合。其中MTO(make to order),ATO(Assembly to order),CTO(configure to Order)是根据订单生产,其计划是订单驱动,也即是需求驱动的。
所以APS计划体系本身就是需求驱动的(MTS是库存驱动,而MTS制造模式适用于产品种类少的制造,这类制造相对简单,似乎不需要APS系统)。我看不懂DDMRP逻辑与APS逻辑有啥不同,为什么一定要加上DDMRP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