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G通信的逐步发展,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已成为行业共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地面蜂窝通信与卫星通信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以此确保海陆空全方位的网络覆盖。
作为5G的增强和扩展,6G涵盖了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六大核心场景。日前,在第四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珠海笛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康介绍了该公司面向6G通信的创新产品和布局。
陈康表示,为了满足6G通信场景的需求,笛思科技提供了全面的无线通信套片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容量、成本、覆盖和制造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能够大幅提升频谱复用率和系统容量,同时降低载荷系统功耗和成本,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无线通信套片在逻辑上包括基带、波束赋形和中频芯片。笛思科技去年底推出的“赤兔”数字前端(DFE)SoC D8219,采用完整国产化设计,配置有符合RVA22 Profile的RV64应用处理器(芯来UX900),支持主线Linux。
利用RISC-V的高度可扩展性,D8219支持异构算力和AI模型的部署,以极高效率执行专用算法,其多项性能指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包括性能优异的CFR和DPD;支持4x200MHz/8x100MHz带宽;具有符号关断功能;载波资源池灵活可配并最大支持24个载波(4x6cc);支持与超大功率GaN高效PA的对接等。
同时,基于RISC-V的软件生态,D8219完整兼容客户现存软件系统,支撑平台化产品设计,解决了大功率基站无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国产化工业级芯片可用的难题,满足5G/5.5G通信设备全系列应用场景。
此外,笛思科技还研发了DBF芯片,适用于所有的多天线系统。DBF芯片使用了NPU多核处理器,可以选择2核或4核,类似于A53的设计。同时,该芯片还使用了RISC-V+P的DSP Cluster来提供算力,其端口数、带宽和波束的数量都可以进行软件定义或重构,以适应更多场景的需求。
在边缘算力方面,笛思科技的芯片对应的CPU核更多,对标ARM的V71、V72的水平,等效于V8的初始版本。目前,其第二颗芯片已经使用了DSP Cluster,该公司还计划加入Tensor core,以便运行所有与通信或感知相关的算法。
陈康表示,在产品线上,笛思科技已经形成了从中频芯片到波束赋形芯片,再到数字处理芯片的全面布局。这些产品面向网侧应用,兼容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并逐步扩展到算力领域,为6G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笛思科技已经与全球约20家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产品从原型评估到正式商用均取得了积极进展,预计收入和客户数量将迎来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