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 清华学霸,也信玄学咒语?‍‍‍‍
    • 02. 商业化屡屡受挫‍‍‍‍
    • 03. 地平线才是“智驾芯片第一股”?‍‍‍‍
    • 04. 写在最后‍‍‍‍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中国芯片第一股,市值一夜蒸发46亿!国产芯片该如何破局?

08/19 10:20
1165
阅读需 1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相对世界顶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算力芯片存储芯片AI芯片乃至车载芯片,都是如此。不过前段时间,我国车载芯片产业终于有了个历史性的突破。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专业智驾芯片公司,诞生于武汉的黑芝麻智能成功登陆港交所。以至于不少人给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有牌面的称号——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黑芝麻智能是港交所去年3月份颁布“18C”上市规则以来,第二家依靠18C规则上市的公司。所谓18C上市规则,其实就是港交所为了支持AI、芯片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打破了原本需要至少3年盈利5000万港元,达到一定营收规模才能上市的铁律。在18C规则下,即使没有收入、没有盈利、现金流不佳,也可以获得上市资格,仅需要满足预期市值、研发投入等门槛,可见港股现在是多么“求贤若渴”。

第一个基于18C上市的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开盘一度涨幅超过23%,到现在股价还在蹭蹭往上涨,势头非常迅猛。原本以为黑芝麻智能也会像晶泰科技一样带来一场“盛宴狂欢”。没想到上市首日就来了个“大破发”,从28港元跌到18.8港元,一度跌破30%!

股价下跌,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投资人对预期的悲观情绪。而在黑芝麻智能上市的第二天,另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车载芯片公司“地平线”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不少人都担心,到时候地平线会不会复刻上市即破发的惨案?到底大家为什么不看好黑芝麻智能?中国车载芯片产业的未来,又究竟路在何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清华学霸,也信玄学咒语?‍‍‍‍

纵观黑芝麻智能的发展历程,算是一场经典的“清华学霸”创业故事。

其创始人单记章,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微电子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后,直接被清华学长邀请去了美国硅谷工作,加入了一家成立仅2年的CMOS图像传感器创业公司豪威科技(OmniVision)

如今,豪威科技已经成长为出货量能与索尼、三星两家国际巨头并驾齐驱的存在。而单记章在豪威一干就是20年,从工程师一路干到了研发副总裁,是豪威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他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视觉算法研发,光他个人在图像处理和视觉感知方面的专利就超过100多项,同时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车规级图像处理芯片,一度占据90%的欧洲车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市场。

可以说,单记章是国内最懂自动驾驶芯片的几位技术大佬之一。

在大企业攀到一定高度、也实现财富自由之后,或多或少都会萌生出自己创出一番天地、实现更高个人价值的野心,单记章也不例外。

早在2013年他就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找到了曾经在黄冈中学和清华大学的多年同窗老友,时任博世底盘制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刘卫红。俩人商量后一致认为,汽车智能化日后必然势不可挡,而智能化又需要芯片作为底层支撑,国内芯片产业又相对薄弱,智驾芯片完全被Mobileye英伟达等外资垄断……那么,中国凭什么不能诞生像英伟达、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呢?

怀揣着知难而上的精神,他们最终选择了“车规级智能芯片”这条路。2016年,单记章和刘卫红在上海成立了黑芝麻智能,前者主攻技术,后者主攻市场,后来他们把总部迁到了武汉。“黑芝麻”这仨字,乍一听似乎跟科技毫不搭边,但其实他们当时的起名逻辑是“黑科技+芝麻开门”的组合。科学就像是紧锁大门的宝库,而“芝麻开门”恰恰是《一千零一夜》中打开宝库的咒语,一旦找到宝库的钥匙,就能挖掘出巨大的财富。同时,“芝麻”的英文Sesame,与智能驾驶“感知”环节的英文Sensing发音是相近的。这更让他们坚信黑芝麻这个名字,能给他们带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运。

02. 商业化屡屡受挫‍‍‍‍

虽说“黑芝麻”的寓意相当不错,但他们创业起步时期就遇到了个麻烦——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还没开始起步,因此很多投资人都对智能驾驶芯片能否挣钱有些心虚。

为了能顺利拉到投资,单记章不得不先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图像算法,先赚到钱给投资人点信心再说。黑芝麻智能挣到的第一笔钱,是在消费电子行业做AI视觉智能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挣到的,而不是汽车行业这也没什么可丢人的,毕竟先让企业活下来才是要紧事。至于汽车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这块,他们并没有忘记初衷,而是背后持续做着长线的研发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黑芝麻智能找到了“伯乐”,获得了上汽、SK中国等知名机构的投资,黑芝麻智能也就顺势开启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同年,黑芝麻智能推出了首款自动驾驶芯片“华山A500”,基于台积电28nm制程,可提供5-10TOPS的算力。虽然没法跟特斯拉刚刚发布的HW3.0的144TOPS这种“算力怪兽”掰手腕,但好在成本只要特斯拉的三分之一。紧接着2020年,黑芝麻智能推出了性能更强的“华山A1000”,台积电16nm制程,算力上相比上一代有了质的提升,达到了40-70TOPS。2021年,黑芝麻智能又再进一步,给“华山A1000”出了个Pro升级版,这也是中国首款算力超过100TOPS的自动驾驶芯片。

如此多的重磅产品,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芯片的希望。黑芝麻也理所当然地吸引到了更多车企的投资,包括小米、东风、蔚来、吉利等等。既然产品都有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把芯片卖出去。但谁能想到,这一步竟然成了黑芝麻智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的困境——车企的投资,并不能带来订单。说白了,车企只是战略性投资,而不是来买芯片的客户!当时智驾芯片行业的格局差不多是这样的,行业里车企自研智驾算法的呼声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抛弃Mobileye的一揽子方案。英伟达这边,已经预热了3年的Orin X芯片,正好到了快要投产的阶段,而单颗256TOPS的强大算力,恰恰给了车企们自研“玩命造”的空间。

显然,黑芝麻智能当时的旗舰产品华山A1000 Pro,算力上是没法跟英伟达OrinX媲美的。不过,这并不是黑芝麻智能签不下定单的理由。毕竟虽然算力上比不过,但作为中国企业,无论是沟通需求、调试产品还是联合研发,肯定比英伟达这类跨国企业要更直接一些。但悲催的是,在黑芝麻把少量芯片发给战略性投资的车企之后,对方的反馈几乎非常一致:难用,非常难用。

一方面,他们发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算力有些虚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黑芝麻测试人员口中能得到一些答案。当时他们正负责华山A1000芯片的算力跑分项目,为了对标竞品芯片,他们闷在实验室里日夜不停的跑,大多数芯片只能跑到50TOPS的算力。但为了证明芯片算力能达到58TOPS以上,只要有一颗芯片在某一时间点跑到了这个数值,他们就会立刻拍照片,作为芯片高算力的证据。当然了,这种跑分方法在消费电子芯片这块,基本也都是这么干的,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实际上,除了芯片算力的上限以外,对智驾性能影响更大的往往是芯片非超频状态下的算力,同时良品率和一致性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是黑芝麻智能的芯片软件算法上比较让人生疏。这一点其实情有可原,因为不同品牌的智驾芯片软件框架各不相同。从能用到好用,需要经过客户大量使用,不停收集数据,测试各种极端的情况,再进行反馈改善,才能逐步改善。

英伟达深耕智驾那么多年,才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智驾软件开发逻辑。黑芝麻智能才刚刚起步,很难在软件框架上做到全球领先。但不幸的是,智驾是新能源车企火拼的重中之重,谁都不想因为硬件问题掉队,更不想冒险闹出安全事故。所以大部分自研智驾算法的车企,都只能把工程师资源押注到和英伟达的合作上。

直到现在,黑芝麻智能仍然在“把股东转化为客户”这条路上走得有些艰难,最近几年客户流失也确实影响了一部分营收。从黑芝麻智能2021年到2023年五大客户的变化来看,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客户A、Wingtech Technology Group(闻泰科技)、客户B、客户C、客户D。但到了2023年,前五大客户又变成客户F、客户D、客户G、客户H、客户I。3年时间过去了,只有客户D是唯一留下的“老人”,整体客户留存率较低,或许也能证明黑芝麻智能遭遇的难题。

据我分析,这与黑芝麻智能的主要客户都是智驾Tier1,直接把芯片供货车企的量很少有关。要知道,大部分智驾Tier1和黑芝麻智能一样,都属于初创公司,在下游客户业务不稳定的情况下,黑芝麻自己的出货量就很难保持稳定。即便到了现在,已经搭载黑芝麻智能芯片的量产车型只有领克08、合创V09、东风eπ007及东风eπ008、红旗E001/E002这么屈指可数的几款。

这也体现在了黑芝麻智能的财务状况上:近3年亏损了将近100亿元,亏损额还在逐渐增大。或许上市首日投资人套现离场,就是这个原因。

03. 地平线才是“智驾芯片第一股”?‍‍‍‍

相比之下,另一家与黑芝麻定位高度相似的“友商”——国内车载芯片厂地平线,跟车企合作的就要顺畅得多。
2019年上市的征程2芯片,就获得了长安UNI-T、蚂蚁等车型的定点。2020年上市的征程3,搭载的车型就更多了,最成功的就是当年的理想ONE,以及现在的星纪元ET、iCAR V23‌、哪吒X/S/GT、深蓝S7/SL03等等。而到了2021年,上市的明星单品“征程5”几乎可以说被理想L系列一波带飞了,后来比亚迪的汉EV也有所搭载。

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地平线无论客户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要远优于黑芝麻的。这也使得地平线在营收、毛利等各个环节,都在和黑芝麻的比拼中胜出。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倒不一定是技术差距,而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字:早。这里的“起步早”,不只是地平线成立时间比黑芝麻早了整整一年,还包括了车规级芯片上市的时间。地平线首款智驾芯片征程1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所以实际上从外界来看,黑芝麻比地平线在智驾芯片上的起步是晚了两年。再加上地平线的创始人余凯的上一份工作,是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由于余凯一直在国内工作,在国内的人脉资源积累,显然是比单记章这样的创业海归要更加丰富,这也让地平线比黑芝麻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

前面也提到了,在智驾芯片领域,由于芯片厂和下游客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调试和测试,再加上智驾工程师资源有限,所以先发者的优势巨大,尤其是已经构建起成熟体系的。后来者只会被先发者持续压制,难以喘息。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在全球高算力智驾芯片出货量市场占比能超过80%以上,比“宁王”在电池界的垄断力还要强;而分列第二和第三的地平线和黑芝麻,只能占到6.2%和4.8%的原因。

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开始搞自研芯片,这使得像黑芝麻智能这样的独立芯片厂,未来会面临“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巨大压力。但可以看到,黑芝麻智能也没有故步自封,在而是希望另辟蹊径。既然智能驾驶芯片不好做,那就放下身段,从更简单的智能座舱芯片入手。在去年4月份,黑芝麻发布了“武当”系列智能座舱芯片,主打座舱、智驾、车身控制和网关的多模块融合,这也符合目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化的趋势。

切换到智能座舱芯片这块,主要竞争对手就从英伟达变成了高通。想要获得更多车企客户的青睐,调试方便、算法清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确保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压缩成本、在市场上建立起价格优势,先把“量”走起来,将成为黑芝麻能否在未来逆转局面的关键。

04. 写在最后‍‍‍‍

在黑芝麻成功港股上市,成为所谓的“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之前,实际上之前黑芝麻曾在去年6月和今年3月份,先后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以失败告终。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黑芝麻智能的成功上市,是挤破脑袋“三顾茅庐”才换来的结果。

我们不必嘲笑黑芝麻智能的上市破发,和它没那么光彩的过去,以及未来即将面临的种种挑战。因为创过业的人都知道,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更何况这是壁垒极高的芯片产业。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祈祷和祝福,能带给他们更多好运。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ATXMEGA64D4-AU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MCU 8BIT 64KB FLASH 44TQFP
$3.44 查看
PIC32MX575F512L-80I/PT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32-BIT, FLASH, 80 MHz, RISC MICROCONTROLLER, PQFP100, 12 X 12 MM, 1 MM HEIGHT, LEAD FREE, PLASTIC, TQFP-100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8.67 查看
ATXMEGA32E5-M4U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MCU 8BIT 32KB FLASH 32UQF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73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