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成功发射的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素有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首批组网卫星。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可能在很多人认知里,卫星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概念,事实上卫星互联网的竞争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激烈。
当前,卫星互联网最大玩家无疑是美国Space X,其推进的星链项目计划发射数万颗低地球轨道卫星,以提供全球覆盖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截至5月底,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已经覆盖了9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300万。
除此之外,英国One Web也是卫星互联网服务的主要竞争者,它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旨在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网络。
截至6月份,One Web已经发射了500多颗卫星,并且已经开始向美国、英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提供服务。还有,亚马逊计划通过“柯伊伯计划”发射数千颗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铱星公司打造“铱星二代”也在布局卫星互联网。其他还有一些较小的玩家,比如Reliance Jio Platforms与SES的合作项目、Vrio与亚马逊在南美的合作等,以及一些较小规模的项目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当然,中国也在推进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除了“千帆星座”计划,还有中国星网公司主导的GW星座,蓝箭科技旗下鸿擎科技主导的Honghu-3(鸿鹄-3)星座,均有上万颗的卫星发射组网计划。
那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国内什么时候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的运营牌照?
这个问题很重要,卫星通信业务涉及国家安全,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卫星通信业务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在国内,要运营卫星互联网业务,必须获得以下几种类型的牌照或许可证:
第一,电信业务资质,这通常由国家的电信监管机构(如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允许运营商提供特定类型的电信服务。
第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这是对使用的频段进行授权,因为无线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必须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用途和服务。
第三,卫星网络协调,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协调各个国家之间的卫星网络,以避免频率冲突。
此外,还有可能需要获得其他相关的许可,比如地面站建设许可、网络运行许可等。当前,根据官方消息,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推进正在逐步进行,但具体的发牌时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制定、技术准备、市场需求等。
另外,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还涉及到空间基础设施的布局、卫星的发射和组网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因此,卫星互联网运营牌照的发牌时间可能会在这些工作逐步完成后才能确定。
但是,我的观点还是,牌照发放,越快越好!
太空轨道资源并非无限,特别是在一些高价值的轨道上,如地球同步轨道(GEO)和地球静止轨道(GSO),这些轨道的容量是有限的。例如,地球同步轨道上能够部署的同步卫星轨道位置不足一万个,且由于卫星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实际可部署的卫星数量更加有限。随着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航天活动的增加,对太空轨道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轨道资源的紧张状况。
当前,在国际上,对于太空轨道资源的申请和使用,普遍遵循“先占先得”的原则。即谁先成功地将卫星发射到特定轨道并稳定运行,谁就获得了该轨道的使用权。当前,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全球竞争非常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如果中国未能及时跟进,可能会面临轨道资源被其他国家或实体抢先占用的风险,之后想要逆转这种局面将会十分困难。
因此,我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尽快发放卫星互联网运营牌照,正确引导国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做一个不负责任的预测,我预计这一目标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