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早期讨论APS的时候,很多供应商认为APS的目的是优化生产,经常讨论一些优化生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APS是解决制造企业资源冲突时的辅助决策工具。相较于早期以管控为目的的软件如ERP、MES,APS通过对经营数据的挖掘,的确可以优化生产,但APS的发展,还是在解决经营问题中的问题。
APS概念是以TOC理论为基础的
从定义看,APS相对于MRPII的区别在于MRPII是基于无限产能的计划,而APS是基于有限产能的计划与排产。
而TOC是有限产能计划与排产的理论基础,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通过《目标》一书阐述了约束理论,而《目标》一书中,主要通过瓶颈理论,帮助企业解决无法按期交货的难题。
根据《目标》小说的情节:
小说早期的主要问题是单一瓶颈导致交期延误。单一瓶颈的问题容易解决,一方面可以通过保证瓶颈资源处的物料供应,保证瓶颈资源效率最大即可,瓶颈资源的产出决定了工厂的产出;另一方面可以寻找替代资源与瓶颈资源共同提升产出效率。
小说中期解决了瓶颈资源,产能大大提升之后,因为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出现多个瓶颈资源,而且根据不同产品组合,导致瓶颈资源经常变动后,这个阶段,才开始解决优化的问题。
现实中APS可以解决的几个难题
曾经在与企业交流时,需要用APS解决的几类问题。
(1)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动力充裕时,通过增加人手解决产能不足问题;随着有经验的劳动力短缺时,能够高效安排劳动作业的计划员、排产员作为人才被各家企业抢夺,企业需要一个计划和排产工具,来辅助计划和排产。对APS的要求,不是达到或超越优秀的计划员、排产员,而是将APS作为一种工具,能够接近优秀人员的排产水平就可以。
(2)一些企业,因为排产水平不足,错误的承诺了产品交期,但产能无法达到,最后导致错过交期而需要赔偿。这类企业APS的需求,主要是提供一个工具,利用工具提供的排产日程,提供一个可执行的产品交期承诺。从而避免人为因素承诺错误交期。
(3)对于一些昂贵设备,比如IC产业,某些设备昂贵,如何优化昂贵的设备的效率。这类昂贵设备就是企业的瓶颈资源。这类问题主要是瓶颈问题。
很多APS的需求是辅助解决经营问题的工具
从以上三个问题看,APS不是解决优化的问题,而主要是解决企业经营问题。
对于第(1)(2)类问题,APS是一个辅助工具,这个工具能够将排产的规则制定合理的排产,并且是可实现的排产。
对于第(3)类问题,虽然看似是优化的问题,但本质还是瓶颈资源固定,主要解决瓶颈资源即可,解决问题相对容易。
其实实施APS的企业有两类:
一类是刚刚实施,这类企业的APS只要解决瓶颈资源问题,企业固有的瓶颈,可以很容易通过APS提升瓶颈资源效率,从而快速见到效益。
另一类是已经实施过APS系统,需要升级。比如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后,联想原有计划系统,IBM也有APS系统,这类情况是基于已有的APS系统,集成后进一步优化。这类系统APS的实施才是困难的。
现实中,很多刚刚开始实施APS的企业,执着于设定较大的优化目标,这样反倒不容易实施成功。
而将APS定位为辅助决策的工具,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然后逐渐丰富功能,才是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