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饱和长度的影响因素
    • 线间距的不同
    • 表层和内层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远端串扰的饱和长度

08/05 13:20
1248
阅读需 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和近端串扰同样的仿真电路图,相关的仿真条件设置一样,仿真得出的结果如下图,以本例的数据来说,远端串扰的饱和长度竟然达到22.56inch,相当于30个上升边时间的空间区域长度,远远大于近端串扰的饱和长度。

这说明,近端串扰很容易饱和,远端串扰不容易饱和。没达到饱和之前,噪声幅值是增加的,所以相对于近端串扰来说,更需要管控远端串扰。这也就是很多设计资料没有对近端串扰提出设计指标,只对远端串扰提出设计指标的原因之一。

饱和长度的影响因素

上升边时间

验证上升边时长对远端串扰饱和长度的影响,取三个上升边时间来进行仿真:50ps,100ps,200ps。100 ps是前面仿真的一个值,用50ps和200ps来对比验证,查看上升边时长的变化对饱和长度的影响,仿真结果如下:

仿真结果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上升边越长,饱和长度越长。需要注意的是:和近端串扰一样,远端串扰的饱和长度也会达到最大值,不会无限长,饱和后噪声幅值会持续一段时间。

线间距的不同

为了验证线间距对饱和长度影响,选择2W,3W和4W的三个类型来进行仿真对比,相关仿真的结果如下:

仿真结果表明:线间距越大,饱和长度越长。

表层和内层

由前文的仿真结果得出:近端串扰的表层和内层的饱和长度是不同的。电路图和前文相同,远端串扰的表层和内层的相关仿真结果如下:

仿真结果表明:内层没有远端串扰。

原因如下:本例所用的叠层信息,如下图,为了更好地体现串扰的相关特征,使用的叠层里关于损耗因子和铜箔的损耗相关的因素都是无损,信号线周围的介质都是一样的,且都是均匀分布,所以信号线的耦合,不管是容性耦合还是感性耦合都是相同的,远端串扰系数为零,对应的公式如下图。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出现远端串扰。

远端耦合系数公式:

但是,在实际的产品叠层设计中,上下的介质材料是不同的,即使材料完全相同,压合工艺的差别也会造成介电常数的不同,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时候就会产生远端串扰。也有的资料从模态上,就是奇模和偶模传输速度的不同来理解。

这两个方向,都能说明在正常产品设计中,串行serdes的信号选择内层而不是表层走线,除了损耗和阻抗的原因,也可以更好管控远端串扰。

但最合适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规定都不是固定的,SSD的芯片产品就选择将高速并行信号走在表层。

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里讲讲为什么?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DS18B20Z+ 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Serial Switch/Digital Sensor, 12 Bit(s), 0.50Cel, Rectangular, 8 Pin, Surface Mount, 0.150 INCH, LEAD FREE, SOIC-8
$6.17 查看
DS18S20-C01+ 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Serial Switch/Digital Sensor
暂无数据 查看
DS18S20+PAR 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Serial Switch/Digital Sensor, 9 Bit(s), 0.50Cel, Round, 3 Pin, Through Hole Mount, TO-92, 3 PIN
$5.7 查看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信号完整性学习之路;信号完整性相关基础知识(设计,测试&仿真)总结+杂谈(生活与职场)。 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TA的热门作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