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开军 彭昭物联网智库 原创
5G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而RedCap作为5G演进的标志性技术,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7月25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创始人 彭昭,与移远通信高级产品市场总监 杨开军,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为我们详细解读5G RedCap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以下根据直播访谈内容整理:
5G RedCap技术剖析
彭昭:作为5G演进的标志性技术,RedCap自诞生以来便备受瞩目。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5G RedCap技术的核心特点,以及它在当前技术生态中的适用场景和应用?
杨开军:RedCap,全称为“Reduced Capability”, 中文意思是“能力缩减”。相对于传统eMBB的5G能力,在带宽、配置和功耗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在带宽方面,RedCap的带宽从5G的100MHz降至3GPP R17版本RedCap的20MHz,同时支持220Mbps下行速率和120Mbps上行速率。在配置方面,如天线配置最高支持1发2收,最低支持1发1收。在功耗方面,延长了电池驱动的5G终端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
这些调整带来的是成本的缩减,也满足了中高速5G应用场景的需求,如可穿戴、视频传输和各类传感器等,充分满足了中高速物联网的连接需求。
RedCap的典型终端应用,包括入门级5G CPE、视频类应用、工业网关/传感器、车载应用,以及可穿戴设备。
彭昭:感谢杨总的深入分析。众多研究机构,包括我们自己的预测,都认为RedCap、5G海量物联网和4G LTE Cat 1 bis模组是到2030年实现54亿蜂窝物联网连接预测的关键因素,5G RedCap的大规模应用将从2024年开始。
请杨总结合5G RedCap技术的特点,为我们分析一下5G RedCap技术的当前市场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杨开军:我们预测,2024年将是RedCap技术规模化应用的起点,特别是在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有明确需求的关键领域。
启用RedCap有三个必要条件:5G SA(独立组网)、R17版本的基站和支持RedCap的设备。RedCap技术特别强调5G的丰富特性,如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5G局域网(5G LAN)、低功耗、网络切片和高精度授时服务。传统的5G NR带宽是100MHz,R17版本的RedCap定义带宽是20MHz,R18版本的eRedCap带宽进一步缩减到5MHz,从而使成本更具竞争力。
彭昭:杨总提到RedCap的低成本和低功耗是其核心优势。作为最终用户,我们自然关心5G RedCap能带来哪些应用场景,如何提升我们的体验。据我们了解,RedCap可能会在移动办公、智慧汽车、智能穿戴等大众消费领域有广泛应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我们想听听您的见解,RedCap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
杨开军:关于RedCap的生态系统,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可以从网络侧、设备侧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网络侧,网络需要升级到5G SA 核心网,基站需要升级到R17版本,这将增加运营商的资本支出(CAPEX)。
其次,在设备侧,RedCap的成本与市场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
最后,在生态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厂商开发支持RedCap的设备和应用,以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
以5G蜂窝为例,我作为消费者,一直期待5G在价格上更加亲民,能够广泛应用在平板电脑等非手机设备上。通过市场调研显示,如果要在其他设备上应用5G,以现在 eMBB这样的一些产品为例,增加一个 5G 模组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然而,RedCap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还能让用户同时享受5G的低延迟、网络切片等特性。在网络覆盖持续的情况下,RedCap 对办公场景、游戏场景,都非常友好。AR、VR和XR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这些产品在无线领域也可以用到 Wi-Fi 和蜂窝两种不同的技术,RedCap同样也有用武之地。2024年,RedCap在国内是开始上量的第一年,移远期待与产业界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RedCap生态系统。
RedCap商用启航
彭昭:RedCap从技术、应用、政策到大家的预期,已经被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发展态势。您能否介绍一下RedCap的商用化进程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杨开军:RedCap目前正处于早期打造生态系统的阶段。
刚才提到启用RedCap的几个必要条件中,首先是5G SA网络。许多运营商在前期采用NSA架构,为了应用RedCap,需要进行新的设备投资,更换核心网。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更多的设备投入。
目前,SA的全球布局占比相对较低,将影响后续产业的发展。我们期望运营商能持续加强SA网络的部署工作。
第二个上量的因素是成本和用例。我们在与产业界的上下游沟通时,成本是讨论最多的议题。移远也在积极与上下游沟通,争取利用自身的综合优势将模组成本降至市场可接受的水平,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过程,是价格降低先于应用,还是业界先多做一些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这需要看市场状况。
虽然RedCap的商用进程依然处于早期打造生态系统的阶段,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生态上下游的准备情况。
芯片方面,高通的SDX35方案已经商用,MediaTek T300方案在2023年11月发布,ASR在2024年初的MWC上发布了其1903方案。这些是目前主要的芯片方案进展。
再来看看5G SA网络。2023年欧盟5G SA的部署情况显示,来自6个国家的6家运营商共启用了12张RedCap网络,占比约10%。
5G SA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5G投资方面,超过50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符合3GPP标准的5G网络,其中5G SA网络仅占55张。
Analysis Mason 调研数据显示,5G SA网络部署的主要障碍是端到端的成本。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技术成熟度、暂时不需要5G先进性能、缺乏用例等,在成本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只要成本足够低,运营商还是愿意使用5G技术,尤其是SA和基于SA的RedCap。
另外,爱立信的数据显示,目前采用SA网络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中国、美国、德语区国家、印度等地。RedCap将主要在这些地区逐渐迎来规模化发展。
全球RedCap的动态显示,高通与全球众多运营商合作伙伴正在做落地前的准备工作;同时, MediaTek 和生态合作伙伴正在做技术落地前的 PoC,包括数据类和非数据类应用。
中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部署基于RedCap技术的网络,新的基站全部支持RedCap功能。首批RedCap数据类终端主要聚焦在一些垂类应用,比如电网、视频传输、工业类、采矿、FWA/MBB、智慧园区和车联网等领域。2025年有望看到可穿戴设备。
美国主要运营商将于2024年完成入网认证准备工作。2024年下半年将看到数据类终端,如RedCap的数据卡。2025年有望推出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等。
欧盟、巴西、澳洲可能在2025年进行网络敷设,日本可能在2025年之后进行网络敷设。印度运营商对RedCap技术非常感兴趣,沙特在2023年已经推出了 FWA业务。
移远通信:5G RedCap先锋实践者
彭昭:我们都知道移远作为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率先推出了RedCap相关的模组,并发布了多款基于不同平台的模组产品,为RedCap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想探讨的是,在RedCap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移远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开军:移远是IoT领域的先行者。如果说RedCap模组是技术落地的桥梁,那么移远其实就是IoT产业的桥梁,也是IoT产业的小蜜蜂,就像我们的吉祥物“Q蜜”一样。我们在“采蜜”的过程中,协助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商业价值。
移远与全球蜂窝产业链的上下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全球运营商、芯片商、设备商、监管机构和软件服务商等。我们也是GSMA等行业组织的会员单位,参与定期的行业交流和峰会,获取前沿信息,指导产品开发和技术落地。
移远是率先发布RedCap模组的厂商,为这项技术及后续应用准备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与运营商、基站设备供应商在全球不同区域开展 PoC,已支持客户将产品做成不同形态的终端,共同打造RedCap生态。
彭昭:虽然RedCap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大家对它的认知和期待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包括印度、沙特等地,都已经纷纷开始RedCap相关的试点应用。移远也推出了RedCap模组。除了成本考量之外,移远还能为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提供哪些独特的价值?
杨开军: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全球化是必修课。移远拥有全球化的布局,我们在北美、欧洲、亚太和国内设立了完善的研发中心,此外也打造了覆盖全球的销售和技术服务网络,可以协助产品和业务的本地化落地。
我可以简单列举几点:
第一,基于我们对全球蜂窝生态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在产品决策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第二,我们在IoT领域有广泛的涉猎和丰富的经验,可以协助客户产品快速落地,并提供及时的在地支持。
第三,我们有完善的全球认证测试服务,可以提供一站式认证服务支持,为客户节省时间及成本。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为合作伙伴带来的价值。
彭昭: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也看到一些运营商和其他机构发布了RedCap白皮书,移远通信选择在此时发布《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有什么样的战略性考虑?这本白皮书对于行业内外的人士来说,具有哪些指导意义和价值,能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开军:生态虽然还在逐步成熟阶段,但我们看到产业界的热情其实是越来越高的。移远通信是RedCap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与产业界共同打造整个生态,让业内外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术的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发展,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发布了我们自己的《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
我们也做了很多应用尝试,当前最主要的是数据类型的应用。移远的合作伙伴已经开发出RedCap终端,包括FWA CPE,主要需求来自海外。国内光纤基础设施非常完备,FWA CPE占比较少。此外,还有工业物联网相关的网关、视频传输产品和边缘计算盒子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配合各区域运营商进行技术验证,如网络切片,这也是RedCap应用的关键特性之一。
未来可期:RedCap技术谱写IoT新篇章
彭昭:大家对RedCap的预期可能很高,但也应该抱着长期发展的心态来看待这项技术的发展。它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能否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RedCap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杨开军:3GPP R17版本在2022年冻结。从2023年开始,我们看到了RedCap解决方案的发布。2024年6月18日,我们看到了R18版本的冻结,期待在2025年开始有eRedCap方案的发布。
除了高通和 MediaTek,国产RedCap芯片方案的生态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大约有10家芯片公司在开发自己的RedCap解决方案。我们分阶段看一下这个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短期来看,市场机会主要集中在各种形态的R17版本的RedCap数据终端,包括FWA CPE、物联网传感器、视频应用和各种可穿戴设备。
中长期来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迭代,IoT生态的应用场景将逐渐切换到5G产业生态中。这被称为“千行百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高达亿级的连接,有望在众多领域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