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简介
曾经,在轨道车项目电路板D02_MB_V100和D02_MB_V101两个版本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继电器无法可靠吸合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继电器无法可靠吸合的原因,记录了改进测试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善该问题的方案,且在后续电路板D02_MB_V102版本的应用中验证了该改善方案的有效性。
02、问题分析过程和结果
1. 驱动电路原理图
根据图1 电路板D02_MB_V100版本继电器驱动电路(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负载驱动电路,具体详见[三极管驱动电路的原理详解])和光耦TLP293-4 Datasheet
发光二极管LED的正向压降典型值是 VF = 1.25V @ IF = 10mA
LED阳极接限流电阻到24V,当限流电阻为2.61k时,可得发光端的电流为
IF = (24V - VF) / 2.61k = (24V - 1.25V) / 2.61k = 8.72mA
2. 继电器的吸合电流
图2 TLP293-4 DS参数
根据TLP293-4 Datasheet,DETECTOR端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典型值为VCE(sat) = 0.2V;
图3 HFD23/003-1ZS DS参数
根据继电器HFD23/003-1ZS Datasheet,该继电器的吸合电压Pick-up Voltage为2.4V,线圈电阻为45R;
可得,继电器的吸合电流Pick-up Current为 Ipick-up = (2.4V - 0.2V) / 45R = 48.89mA
3. 光耦的电流传输比
根据TLP293-4 Datasheet,该光耦的电流传输比范围是 CTR = 1 - 6,DETECTOR端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为ICmax = 50mA;结合该继电器的吸合电流为 Ipick-up = 48.89mA 可知,直接使用该光耦的DETECTOR端驱动继电器是无法可靠吸合的,分析过程如下:
当CTR = 1时,理论上DETECTOR侧集电极电流IC = 1 * 8.72mA,继电器无法吸合。
当CTR = 6时,理论上DETECTOR侧集电极电流IC = 6 * 8.72mA = 52.32mA,大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 Ipick-up = 48.89mA,是可以吸合的;但是,实际上,却无法吸合。
原因是,此时的集电极电流 IC = 52.32mA 已经超过了 ICmax = 50mA 的限值,光耦器件会有温升而导致CTR下降。
4. 电路设计缺陷总结
图4 TLP293-4 DS参数
综上所述,如图1所示的电路设计缺陷在于:1)光耦内部DETECTOR的电流驱动能力有限,针对TLP293-4只有ICmax = 50mA;2)电路被错误接成了类似射极跟随器电路,只有电流放大,没有电压放大,导致功率放大不足。
03、改进方案和测试结果
将光耦LED的限流电阻从2.61k减小到750R,可得增加后的LED电流为IF = (24V - 1.25V) / 750R = 30.33mA当CTR = 1时,DETECTOR侧集电极电流IC = 1 * 30.33mA = 30.33mA,继电器无法吸合。
当CTR = 3时,DETECTOR侧集电极电流IC = 2 * 30.33mA = 60.66mA,理论上此时继电器能够吸合,但由于超过了集电极电流为50mA的限值,会导致CTR不稳定,从而导致IC = CTR * IF不稳定,继电器的吸合也不稳定。实际测试结果,与上述理论分析相符合,继电器吸合不稳定。
04、改善方案和测试结果
图5 改善后的继电器驱动电路
图5是改善后的电路方案,有以下几点改善:(1) 通过在光耦DETECTOR侧增加NPN三极管Q1,二者一起构成达林顿三极管,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说明:电阻R5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阻值,决定三极管Q1工作于线性放大区还是饱和截止区。R4为继电器线圈预留的限流电阻位置。
(2) 将感性负载继电器转移到达林顿三极管的集电极(且预留限流电阻位置R4),这样既有电流放大,又有电压放大,具有更大的功率放大能力。
(3) 在感性负载续流二极管D2回路上预留限流电阻位置R7(这点,电路板D02_MB_V102版本中没有,后续电路设计可以增加)。
后续验证结果,继电器可以可靠吸合和释放。
05、总结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两个方面解决了轨道车项目中D02_MB电路板通过光耦来驱动继电器存在吸合不可靠的问题,对后续基于光耦来驱动继电器的电路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该型号HFD23/003-1ZS感性负载继电器直接接在光耦DETECTOR的集电极也不合适,因为继电器的吸合电流为48.89mA,接近光耦DETECTOR集电极ICmax = 50mA限制,设计裕量不够...